
五上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之《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诵读、默写古诗《示儿》,会书写“祭、乃”两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说出故事大意。 3.能结合背景资料和陆游诗文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恰当运用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体会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课时任务一:解题读诗文,诵读写生字 导入:梁启超曾经读了一本书,用自己的体悟赞美一位诗人,想想会是谁? 课件出示:“诗界千年靡靡[mí]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gèn]古男儿一放翁。”--(陆游) 陆游1210年,病危弥留之际写了一首诗,千年不衰,定格了他崇高的精神形象,为世人所称颂。请看--依次出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请学生朗读。同学们,你读了这几句话有什么感受?(不忘国家统一) 【设计意图:以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引出陆游,初步感知人们对陆游评价,由诗中“放翁”猜测陆游,引出他的绝笔诗,在学生诵读中拓展视野积累语言,开启进入学习。】 学习活动1:交流作者,解读诗题 同学们,谁能简单介绍陆游?(学生简单介绍) 1.交流作者,感知情怀。出示陆游生平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天资聪慧,自幼好学,12岁即能诗文,勤于创作,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 他饱经丧乱,不忘国家统一。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宋宁宗赵扩)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2.解读试题,体会爱国。这首诗的名字是--示儿(板书课题作者),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目的是知作者、初步解题。在学生读诗句接近诗歌后,由学生交流对作者的了解,随后出示简介,进一步系统感知作者,强调陆游一生奋斗的爱国主张,为体会人物、理解诗歌做好铺陈。继而通过字面了解题目走进学习,为学生定好学习基调。】 学习活动2:朗读诗句,正音书写“乃”和“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2.学生朗读展示,相机正音。 3.“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是什么意思?“乃翁”又是何意?祭和乃是必须会写的两个字,我们先观察,再写写。(家祭、乃翁标红、放大,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读通顺、读正确是学习积累,理解诗歌的前提,在此环节,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自由度,展示读,初步读通顺,能够感知“悲”从何来,理解陆游强调家祭要告诉他什么。最后随文书写“祭”“乃”生字。将朗读识字写字与感知主题融合,为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课时任务二:诵读诗句 解词感知诗文大意 学习活动1:自读诗句,理解关键词 1.再读古诗,理解大意。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结合注释,想一想陆游临终前写的这首诗大意是什么? 2.对读诗歌,交流关键词意。(元知,九州同,王师北定,家祭) 3为什么国家没有统一?(观看视频资料大概了解写作背景。) 学习活动2:诵读诗歌交流诗意。 课件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板书:但悲--不见;北定日--告乃翁) 1.1210年1月26日夜,病危弥留之际的陆游将儿子唤到床前,会向儿子交代什么事?结合诗歌和注释,联系生活想一想,会有怎样的动作神态,以什么样的语气说?(学生交流) 2.陆游侧身依靠在床沿,双目紧闭,以微弱、颤抖地说: ...... 。 儿子 ...... 地说道, .... 。 3.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牵挂国家未统一;不牵挂家财和儿孙生活,唯独放不下的是国家统一,百姓受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