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0162

2 《梅岭三章》(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8次 大小:284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梅岭三章,学案,答案
  • cover
2* 梅岭三章 请认真研读课文,按要求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 表1-2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 任务名称 自主完成/合作完成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学习任务一 朗诵体验 学习任务二 赏读分析 学习任务三 拓展延伸 【学习任务一】朗诵体验 首先将每首诗朗读两遍,然后将三首诗连起来朗读两遍,最后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给这三首诗定下怎样的朗读基调?谈谈你这样处理的理由。 2.面对观众朗诵时,可以适当使用身体语言。从三首诗中挑选适宜借助身体语言以增强感染力的诗句,仿照示例,设计相应的身体语言并说明理由。 表1-3 身体语言设计 诗句 身体语言 理由 旌旗十万斩阎罗 在朗诵“斩”字的时候,举起右手猛力地向左下方斜劈下去 “斩”字体现了诗人对敌人的恨之入骨以及誓将他们彻底消灭的决心,朗读时配合身体语言,更能够表现出诗人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更有感染力 后死诸君多努力 ① ② ③ ④ ⑤ 5 【学习任务二】赏读分析 组诗前的小序是诗人后来补的。读小序,仿照示例做批注。 ①一九三六年冬 ,梅山被围。②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③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示例】①交代了梅岭遇险的时间和地点。 ② ③ 4.组诗是指同一诗题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每首诗相对独立,却又有内在联系。分析《梅岭三章》这一组诗的内在联系,完成下面的表格。 表1-4 对三首诗内在联系的分析 角度 分析 结论 ① 三首诗各有侧重。第一首诗侧重描写今日面临的危难,第二首诗侧重回顾革命的经历,第三首诗侧重② 三首诗从过去、⑥ 、⑦ 着笔,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整体上又各有侧重,分别寓意⑧ 、⑨ 、必成,展现了诗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结构 第一首诗首句设问,③ 。第三首诗最后两句回答第一首诗首句提出的问题,④ 情感 (提示:三首诗表达的情感有怎样的联系?) ⑤ 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里用“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诠释“用典”,即用典是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结合“助读材料”,找出《梅岭三章》中用典的诗句,分析诗人借典故抒发的情怀。 助读材料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吴王欲举兵攻齐,吴将伍子胥认为吴国的敌人是越国,不是齐国,多次提醒吴王要警惕越国。吴王听信谗言,疑其谋反,逼其自杀。伍子胥临死前对身边人说:“快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所灭。 【学习任务三】拓展延伸 6.朗读《大江歌罢掉头东》并搜集相关资料,仿照示例,赏析“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一句。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而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示例】“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泉台”“阎罗”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事物,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即使死了也要去“泉台”召集旧部,斩杀“阎罗”的决心,增强了感染力,展现了革命家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体现了诗人对革命至死不渝、坚贞如一的伟大情操。 7 答案 1.[示例]第一首诗可以读得高亢豪迈些,展现诗人生死不渝的革命大无畏精神;第二首诗可以读得雄浑低沉些,以体现诗人即使为革命捐躯也要等候革命胜利的讯息的坚定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第三首诗可以读得激情澎湃些,以充分体现诗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乐观主义精神。读三首诗时,声调从高亢到雄浑再到澎湃,富有变化,以体现音韵之美。 2.[示例]①在朗诵“努力”的时候,双手握拳,有力地振臂 ②诗人将生死置之度外,即使死了也要看到敌人的覆灭。“努力”二字配上身体语言,更能表达诗人对后死者的激励之情,增强了感染力,表现诗人对革命的忠贞 ③人间遍种自由花 ④在朗诵“自由花”的时候,双臂伸向头顶上方,迅速而有力地打开 ⑤“自由花”体现了诗人的革命浪漫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