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溜索 请认真研读课文,按要求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 表2-3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 任务名称 自主完成/合作完成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学习任务一 品读人物 学习任务二 品析语言 学习任务三 探究特点 学习任务一 品读人物 [映衬中的人物]小说把人物放在怒江的环境中进行塑造,又通过映衬的手法凸显人物形象。快速浏览全文,借助“知识卡片”,按步骤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探究映衬手法的表达效果。 知识卡片 映衬是指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意思并列在一起,使之形成鲜明对照的一种修辞手法。映衬一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 (1)文章不仅从多方面写了怒江大峡谷的险峻,还用大量笔墨写了牛、鹰、马等物象,请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总结课文运用映衬手法的表达效果。 2.[场景中的人物]文中瘦小汉子的溜索场景写得极为精彩,如果用电影镜头来表现这一场景,你会怎么设计景别?阅读“知识卡片”,了解景别,完成设计。 知识卡片 景别是指镜头摄取场景画面的范围或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别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①特写,摄取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②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③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④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⑤远景,摄取比较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根据张会军《电影摄影画面创作》整理 表2-4 景别设计 镜号 景别 画面内容 设计理由 (1) 全景 瘦小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纸烟 瘦小汉子是人群中第一个站起来准备溜索的人,用全景可以使站起来的他与蹲着的其他汉子形成对比,表现瘦小汉于面对溜索的从容 (2) 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 (3) 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 (4) 瘦小汉子走到索前,扯出一个角框,身体一跃,腿已入套 (5) 瘦小汉子脚一用力 (6) 瘦小汉子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腰上的绳子弯弯划过峡顶 (7) 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 38 学习任务二 品析语言 3.参与下面的语言品析活动,品味阿城作品语言简洁凝练的风格。 (1)用红笔圈出下面语段中的动词。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鬓飘起来。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汉子们咦咦喂喂地吼起来,停一刻,又吼着揽那回声。声音旋起来,缓缓落下峡去。 (2)上面语段中的动词表现出描写对象的什么特点? 首领: 马: 汉子们: (3)分析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用动词的特点。 (4)用上面的方法探究课文用词遣句的特点,写出你的发现。 学习任务三 探究特点 4.探究笔记小说的特点。 (1)笔记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多篇。回顾已学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探究笔记小说的特点。 表2-5 笔记小说的特点探究 角度 《咏雪》 《卖油翁》 《狼》 篇幅 ① ② 短小 40 角度 选材 《咏雪》 《卖油翁》 《狼》 ③ ④ 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 情节特点 ⑤ ⑥ 故事简单,但有波折,主要围绕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展开 刻画人物的手法 ⑦ ⑧ 用寥寥几笔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运用对比手法衬托人物形象 ⑨(探究结果) (2)《溜索》是一篇笔记小说。根据上表,你认为《溜索》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哪些特点?结合小说内容进行阐述。 5.《溜索》处处通过叙述者“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但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阅读下面的语段,按步骤探究小说隐藏“我”的叙述效果。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