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活动三】 学习运用论证方法 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规范的论证总是包含由多个判断构成的逻辑链条。适当运用我们掌握的逻辑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评估论证的合理性,提高论证的水平。 1.关注隐含前提 在一个论证中,说出来的论据只是一部分,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论据就是隐含前提。而且在论据或隐含前提的前后,还有一些支持这些论据或隐含前提的没有说出来的假设,这些假设又称隐含假设。 “隐含假设”的来路由以下三步组成: ①有着理想中的目标或者状态; ②理想与当前的处境相反或者相差较大,形成了心理上的冲突; ③心理上的冲突或者矛盾促成了糟糕的内心状态。 如:“有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直向往着去大城市发展,展现自己的才华,可是自己目前却在一个小城市的一家公司,做着一份无关痛痒的工作。她渴望自己可以学到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那只是渴望而已,现在的她因为自己不够专业,没底气没信心出去,她发现自己是一个自卑而且懦弱的人。” 这个例子隐含假设,稍作分析如下。 ①理想目标:到大城市打拼,展现才华,拥有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②当前处境:在小城市公司工作。 ③内心状态:自卑、苦恼、无奈…… 我们从定义出发,知道隐含假设是潜藏在我们思维深处的一些假想出来的条件,所以需要用心把它找出来。如上面的例子,大概有这样的一些隐含假设: ①工作会一直不变; ②大城市才能有好的工作; ③大城市才能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 ④无法改变目前的状态; ⑤需要足够专业才敢出去。 隐含的假设除了如上这些,还有“可能选项”: ①寻找和等待调换部门、岗位的机会; ②收集信息,寻找本地的好公司(好工作); ③参加培训班、学习社群或者在线课程,提升技能; ④用实际的行动去逐步提升自我; ⑤想到并愿意承担最糟糕的结果,就可以出去闯一闯。 因此,在实际论证中要关注隐含的前提,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②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 ③校正不合理性,寻找“可能选项”,采取行动。 隐含前提的题目通常会以这样的提问方式出现:“上述推论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或“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成立需要的前提条件 ”而能作为前提的选项均为论证成立的必要条件,即缺之不可的条件。常见的能作为隐含前提的选项有如下几种。 第一,搭桥,即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搭桥为特殊的前提,是论证成立的必要条件。 【例1】 婴儿期的记忆缺失现象,是指婴儿不能记住生命中最初的两年或三年里发生的事件,以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婴儿这一时期不能形成持久的关于自身经验的表征,即没有相关的记忆的存在,因此无法利用早期记忆。但近来的研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婴儿能够回忆较早的经验,并且在婴儿期内时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能回忆。因此,研究者认为并不是所有婴儿都存在记忆缺失的现象。 上述推论中隐含的假设是( ) A.婴儿的短期记忆优于长期记忆 B.自身经验的表征和记忆密切相关 C.能够回忆相关经验意味着一定存在记忆 D.记忆缺失常常是由于难以提取记忆线索引起的 C 解析 题干论点为“因此,研究者认为并不是所有婴儿都存在记忆缺失的现象”,论据为“但近来的研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婴儿能够回忆较早的经验,并且在婴儿期内时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能回忆”,论据与论点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需要补充完整,而C项将其补充完整,为隐含前提,所以选C项。 第二,排除他因。将其他原因排除,除了题干所提原因,没有其他原因导致题干论点为论证成立的隐含前提。 【例2】 某国连续四年的统计表明,在夏令时改变的时间里比其他时间的车祸高4%。这些统计结果说明时间的改变严重影响了该国司机的注意力。 得到这一结论的前提条件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