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0462

6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2025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28889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记念,PPT,32张,教学课件,中册,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6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学习任务群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单元人文主题 苦难与新生 曾经的中国笼罩在苦难与惨痛之中,曾经的中国人挣扎于国将不国之中,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其中既有进步人士与反动势力的斗争,又有工人阶级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之间的斗争,还有农民阶级的抗争。本单元勾勒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图景,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斗争中走向新生的伟大历程。 学科素养目标 1.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2.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3.拓展阅读革命文化作品,尝试自主编辑作品集。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学习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总结历史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目录索引 复合文本比较鉴赏课 记念刘和珍君 学习活动一 知人论世 梳理积累 作者简介 伟大的窃火者———鲁迅 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曾经留学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作品背景 “三一八”惨案 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天津大沽口的侵略行径,北京各界民众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师生由学生会组织上街,领队的就是年仅22岁的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段祺瑞命令卫队向请愿队伍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刘和珍走在前头,首当其冲,中弹倒下。张静淑和杨德群先后前去搀扶,也相继中弹。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一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使鲁迅先生感到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更使鲁迅先生悲愤至极。同年4月,鲁迅先生写下了忧愤深广、感情浓郁的叙事性悼念杂文《记念刘和珍君》。 名言名句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鲁迅《空谈》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名家点评 像投枪,像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毛泽东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金良守 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tǎnɡ  dí  lìn  hái zì  chóu chú  nüè  fēi 2.写对字形 词 语 易错字 词 语 易错字 桀ào 回bì 好高wù远 pī雳 趋之若wù 墙bì dié血 屠lù 雉dié chuō穿 dié报 jié断 骜  骛  鹜  喋  堞  谍 避  霹  壁  戮  戳  截 3.掌握词语 (1)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当作哭泣。长歌,引吭高歌,文中指写文章。 (2)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3)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4.近义词辨析 爆发 暴发 课文 原句 不在沉默中 ,就在沉默中灭亡。 “爆发”多指人为的大的或抽象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