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0471

11 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2025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48251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PPT,32张,教学课件,中册,选择性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11 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写作意图。 2.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特色。 过 秦 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 复合文本比较鉴赏课 目录索引 过 秦 论 学习活动一 知人论世 文本助读 作者简介 文才超众的汉赋作家———贾谊 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少有才名,18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因司马迁对屈原、贾谊寄予同情,为其合传,后人常将二人并称为“屈贾”。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贾谊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影响。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 作品 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辞赋《吊屈原赋》《服鸟赋》等。 作品背景 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当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潜滋暗长,统治阶级日益滋长“淫侈之俗”,并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 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希望汉文帝能够“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以免重蹈秦亡之覆辙。 相关常识 论 论是我国古代一种议论文的文体,《韵术》曰:“论者,议也。”《昭明文选》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史臣于传末作论议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讹谬。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相关诗歌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歌选取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 七绝·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抑郁而终呢 毛泽东对贾谊的评价“何用哀伤付一生”,体现出对贾谊忧伤而死的痛惜。 成语积累 关于仁政的成语 (1)发政施仁: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2)随车致雨: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 (3)止戈兴仁: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4)省役薄赋:减轻徭役和赋税,施行仁政。 (5)与民同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6)毕雨箕风:原指民性如星,星好风雨,比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泽。后为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之词。 古代政论文的基本知识 简介 古代政论文是古代文人对于政治的深入探讨和表达的文章,这些文章通常涉及国家的治理、政治制度、社会秩序等方面。 代表作品 《六国论》《过秦论》 主要特点 ①政治性强:古代政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政治的,涉及国家的治理、政治制度、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②论证严密:古代政论文的论证过程严密,作者会通过引用历史事件、名人名言等论证手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③思想深刻:古代政论文的作者通常是当时的著名文人或学者,他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见解,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审视政治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学习活动二 文本精读 理解鉴赏 阅读:解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