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9 陈情表 *项脊轩志 单篇文本研读课 复合文本比较鉴赏课 目录索引 学习任务群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单元人文 主题 至情至性 一曲《陈情表》,凄切尽情,万般诚恳,历来被誉为“至孝”的典范;一间小阁子,一处心灵憩息的家园,平淡的生活里往往蕴藏着幸福的真谛。 兰亭碧竹秀水,王羲之纵情山水,叹死生之至大;山水田园亲人,陶渊明辞官返乡,聊乘化以归尽;种树育人治国,柳宗元寓言寄思,探讨治国政治方略;石钟山一游,苏轼溯本求源,探究事物真相。 单元目标导引 单元人文主题 一位优秀的作者,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不仅要有至真的情感,也需要至真的性情。文章之美,人性之美,都是需要用心声、用真性情来表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最爱以血书者’。”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也有句名言:“盖人文之留遗后世者,最有力莫如心声。”读中国优秀散文,品中国文人风貌,触摸民族文化血脉,理解、认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科素养目标 1.诵读古代经典散文作品,涵泳品味,理解文意,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 2.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有的语言形式去抒发情志,形成独特的美感;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品味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 3.学会真诚、负责任地表达,抒发真情实感,提升人格修养。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全面、深入地认识古代散文的体裁特点、艺术手法和多样风格。 3.体会古人的家族和亲情观念,理解“忠”和“孝”的含义,学习李密的婉拒艺术。 单篇文本研读课 陈 情 表 学习活动一 知人论世 梳理积累 作者简介 至情至性的孝子———李密 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父早亡,母改嫁,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曾仕蜀汉,晋朝建立后,晋武帝征召他任太子洗马时,他写了这篇《陈情表》,辞不就职。刘氏去世后出任洗马、温县县令、汉中太守等。被谗免官,卒于家。 评价 王孝子,魏三公。雀入幕,鲤入冰。孝子可移臣子忠,而况三老北面天子尊辟雍。何司徒,荀仆射,九锡王前相率拜。孝子龙钟亦长揖,爵级同升在三太。三太何足尊,不若犍为李孝孙。 ———杨维桢 作品背景 无奈的托辞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李密便在家中供养祖母刘氏。司马氏集团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的方针。晋朝建立后,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为郎中,后拜为洗马。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名节”,从而招来杀身之祸。无奈之下,李密写了这篇《陈情表》。 相关常识 表 “表”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从汉代开始,由臣下写给君主的文章被区分为章、奏、表、议四种。刘勰《文心雕龙·章表》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一作“情”),议以执异。”虽然“表”也是一种公文文体,但其内容不是劝谏君主,也不是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而是臣子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己志。因此,奏议类的公文是以议论为主的,章表类的公文则是以抒情为主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些著名的以“表”这种文体写作的文章,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如曹植的《求自试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名家点评 1.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古文观止》 2.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南宋文人、青城山隐士安子顺 3.绝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饰,惟见天真烂漫。———《古文析义》 课外拓展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1.关于任职授官的:任、授、除、拜、封(爵位)、赠(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布衣做官)等。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