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磁铁能吸什么》教案 【核心概念】 8.材料与物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8.3认识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铁、镍等磁性材料。 【教材简析】 《磁铁能吸什么》是大象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程通过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磁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他们对磁铁的特性及适用范围缺乏系统认知。本课旨在通过动手实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实验活动充满热情,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初步发展阶段。学生对磁铁有零散的感性认识(如玩具磁铁、冰箱贴等),但对“磁性材料”的界定及科学原理缺乏理解。教学中需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和趣味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归纳磁铁的特性,并联系生活实际深化认知。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①知道磁铁能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 ②了解磁铁的形状(条形、蹄形、环形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科学思维 通过猜测、验证、对比实验结果,培养分类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探究实践 ①学会用实验验证猜想,规范记录实验结果。 ②能用磁铁检测生活中的铁制品,提升观察与实践能力。 4.责任态度 ①养成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增强合作意识,乐于分享探究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的物体,总结磁性材料的共同特征。 2.教学难点 理解“磁性材料”的概念,区分能被磁铁吸引的金属与非金属材料。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记录表、铅笔、安全磁铁(条形/蹄形/环形)。 教师:教学课件、实验材料包(铁钉、回形针、铜片、铝片、木片、塑料尺、纸片、棉布、石头、镍片)、磁铁应用实例图片(冰箱门、磁卡、指南针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与猜想 【PPT:2-4】 情境创设:展示“小猫钓鱼”游戏图片,提问:“小猫的钓鱼钩是什么做的?”“小猫钓起了什么鱼?”“还有哪些材料的小鱼会被钓起来?”引导学生联系磁铁特性思考。 2.揭示主题:小猫到底能钓起来什么鱼呢?这与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磁铁能吸引什么”(板书课题:磁铁能吸引什么) 3.引导: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4.展示实验材料(铁钉、铜片、木片等),请同学观察材料,触摸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的猜一猜一栏。 5.请几个学生分享猜想,当学生的猜想不一致时,提出:到底谁的猜想是对的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吧! 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预设:钓鱼钩上有磁铁,小鱼是铁做的,还有镍鱼可能会被吊起来。 提出猜想,并填写记录单。 通过小猫钓鱼的情境引发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有利于学生进行猜想与记录。 探究与结论 【PPT:5-11】 讲解实验方法:用磁铁依次接近各种材料, 看看它们能否被磁铁吸引。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用磁铁靠近物体,观察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操作。实验结束后,提醒学生及时整理实验桌。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讲解什么是金属,根据学生之前的预测,提问:磁铁能吸引所有金属吗?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磁铁能吸引铁和镍。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拿着磁铁贴一贴、吸一吸,看看教室里哪些物品是磁铁的朋友? 出示任务单,让学生判断任务单中的物品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小组合作实验,记录结果(√/×)。 2.用规范的语言给大家分享小组的实验结果。 结论:不是所有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磁铁能吸引铁和镍。 用磁铁检测教室物品,积极分享发现:“门把手是铁的。”“黑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