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 探究作者及其著作和文化知识,感受《资治通鉴》选文的独特性; 2. 理解文意,积累常用古文词汇,掌握古代的敬语和谦辞; 3. 多次朗读,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叙述事件、描绘人物的技巧; 4. 领会阅读的益处,激发学生谦虚求知的上进心。 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叙述和描绘的技巧;吸收杰出人物的优点,激励学生培养谦虚勤奋的上进心。 重点 分析人物的言辞,洞察其内心世界;掌握古代常用的敬语和谦辞,认识古人的礼节和仪式。 难点 导入新课 培根曾言:“知识即力量”,高尔基亦云:“书籍乃人类进阶之梯”,杜甫亦有言:“博览群书,下笔如有神助”,让我们效仿吕蒙,拾起书本,以知识充实自我,享受阅读的乐趣吧!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1、作品介绍 《孙权劝学》出自司马光所编纂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该文是依据《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以及裴松之注释中引用的《江表传》内容改编而成。文章的标题是由编纂者后加的。 1、作品介绍 北宋时期,司马光主导编撰了一部名为《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史书,涵盖了从战国至五代的1362年历史,总计294卷。宋神宗因其内容对治理国家有所助益,而赐名“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该书主要聚焦于政治和军事事件,对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描述则较为简略。 《资治通鉴》 2、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尊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1038年考中进士,升至龙图阁直学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退朝十五年,主编《资治通鉴》。历四朝官职,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逝世,追封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2、作者简介 他性格温和、谦逊有礼,正直不屈,勤奋工作,努力不懈。常以“日不足则夜继之”自勉,实为儒学熏陶下的楷模。一生著述丰富,包括《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作品。 3、背景链接 东汉末年,周瑜这位孙权麾下的杰出将领,在赤壁之战中成功击败了曹操的部队。然而不久之后,周瑜在江陵病逝。随后,鲁肃接替周瑜,辅佐孙权,并建议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以共同对抗曹操。刘备迅速占领了益州,从而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方势力对峙的局面。 4、文题解读 孙 权 劝 学 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人 鼓励他人学习 文章的题目揭示了叙述的关键人物与中心事件。 5、三国群英 东吴时期,孙权乃明智之君主,吕蒙为杰出的将领,鲁肃则是英明的儒士。 孙 权 吕 蒙 鲁 肃 5、三国群英 孙权(182—252),名仲谋,出生于吴郡富春(现浙江富阳),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人。黄龙元年(222年),他在武昌(今湖北鄂城)自立为王,国号为吴,并很快将都城迁至建业(现江苏南京)。到了229年,他正式登基为帝。 同时代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曾用“生子当如孙仲谋”来表达对他的敬佩之情。 5、三国群英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东汉末东吴将。以勇武闻名,战功晋升。孙权时受重用。勤学不辍,学识广。首提灭关羽策,夺荆州,扩东吴疆域,实现“控长江”愿。 5、三国群英 鲁肃,敬字子,位于今安徽省滁州市的临淮郡东城县,是东汉末期一位卓越的战略家和外交家。他性格诚实可靠,坚守仁义和诚信。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 更 ( ) gēng 卿 ( ) qīng 岂 ( ) qǐ 孰 ( ) shú 涉 ( ) 邪 ( ) yé shè 遂 ( ) suì 2.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