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第二单元第6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情景导入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动情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大堰河是生命养育者,是人类母亲的象征,是土地和归宿的象征;这种内涵使得《大堰河———我的保姆》上升到了人类学的层面,获得了丰富的内容。———吴晓东 流动着母爱的“河” 学习目标 1.理解大堰河母亲和劳动妇女形象,理解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不公社会的鞭挞与诅咒之情; 2.培养理解意象和情感等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3.学习运用修饰词、排比句、反复句等手法,细致描写,塑造意象,尝试诗歌创作。 知人论世 艾青,原名蒋海澄。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入狱,国民党政府以“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艾青在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诗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等。 大堰河,原出生于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家乡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坎坷,嫁了两个丈夫,共生五个孩子。当时苛捐杂税繁重,还有地主盘剥,农民生活艰难。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在狱中的艾青,有一天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成名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 艾青与保姆大叶荷 文学常识 白话自由诗 自由诗,一句一行或一句占几行,每一行没有一定 的音节,每一段落也没有一定的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有押韵的也有不押韵的,没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有旋律,念起来流畅。 盼 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整体感知 理清结构 文本研读 探究1-3节 1.从第一节可看出大堰河怎样的身份地位? 她没有名字,从小做童养媳,说明封建压迫下贫苦妇女完全丧失人的尊严价值。 2.第二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说法是否矛盾? 不矛盾。“地主的儿子”———从客观血统说,“我”出身地主家庭,却遭到父母变相遗弃;“大堰河的儿子”――从主观情感说,出身贫贱的大堰河把“我”养大,给予“我”深厚母爱,“我”把她当作自己的母亲。 3.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境 荒寂衰败 萧索凄凉 感情 深情的怀念 低沉的哀思 雪压草盖的坟墓 檐头枯死的瓦菲 被典押了的园地 长了青苔的石椅 意象 文本研读 探究1-3节 4.第三节中作者是怎样想起自己的保姆的?想起了些什么? 洁白无瑕 庄严肃穆 寒冷无情 雪 纯洁无私 适合悼念 温暖关心 保姆 意境:凄凉、衰败、荒寂 节奏:低沉、舒缓、顿挫 想起她连名字都没有的悲苦身世,想起她做童养媳以养育过我,想起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青苔的石椅 。 5.第三节中间的排比句的任一句、各句的修饰词、首尾反复句的尾句能否去掉? 都不可去掉。排比句多角度描述大堰河身世。修饰词突出环境的冷清,身世的悲苦,营造凄凉的氛围,体现深刻悼念之情。反复句强化抒情氛围,感受到“我”对大堰河的深情。 文本研读 6.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