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4126

第五单元 11谏逐客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1676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五,语文,PPT,29张,教学课件,下册
  • cover
(课件网) 谏逐客书 第五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并绘制文本结构图,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把握文本的主旨。 2.结合文体特征,分析本文所运用的劝谏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从而感悟其论辩方法的巧妙之处。 3.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说理,并学习其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重点: 感知文本,梳理结构,把握主旨。 难点: 赏析劝谏艺术,赏析语言技巧及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古往今来,人才始终是国家兴衰的关键。战国末期,秦国下令驱逐所有客卿。李斯心急如焚,写下《谏逐客书》。这篇文章不仅关乎他的个人命运,更决定秦国未来的走向。秦王嬴政最终会被李斯说服吗?逐客令又会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让我们翻开课本,从《谏逐客书》中寻找答案。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新课讲授 【文本主旨】 《谏逐客书》针对秦王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站在“跨海内、制诸侯”的高度看待逐客的利弊得失,历数秦国过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渐富强的史实,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最终成功打动秦王。文章铺张扬厉,气势雄浑,颇有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文章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秦王之所好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文脉梳理】 事实论证 驱逐客卿将致秦之危亡 品味语言,赏析游说技巧 新课讲授 ① 设身处地,抓住秦国的根本利益。 活动1:作为一篇说理性的论述文,这篇文章说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全篇不足千字,李斯却对个人荣辱进退只字不提,避免了自己身份的敏感性;而是把自己切身利益融入秦国的统一大业之中,完全是站在秦国的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进行陈述,使秦王易于产生共鸣。李斯始终站在是否有利于秦一统天下的高度上发表议论,把每个层次的落点都建立在这样一个根本利害关系上,说明“纳客就能统一天下,逐客则可能亡国”这一道理,抓住了秦王的心,击中其要害。 ② 道古论今,选例典型。 活动1:作为一篇说理性的论述文,这篇文章说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文章第1段是回顾历史,即道古;第2段是剖析眼前,即论今;第3段是展望将来,从古说到今,从现在说到将来,时间推移有一定的顺序。“道古”是借鉴历史,“论今”是解释是非,“展望”是家国命运,利害关系一步比一步重要。所选事实是被说服者最接近、最熟悉的。秦国历史上的国君很多,为什么只选了这四位呢?因为这四个君王在重用客卿和功业方面是最突出的。在物与人的对比中,李斯也选用秦王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列举大量事实作依据,产生了事实胜于雄辩、论据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事例的典型性、重要性,大大强化了说理的根据和分量。 ③ 正反论证,对比强烈。 活动1:作为一篇说理性的论述文,这篇文章说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正面论说,主要是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论,主要是突出逐客之害。纳客与逐客,利害两相对照,是非就更明显,利害就更清楚。第3段先正面论证“五帝三王”“不却众庶”,结果无敌天下,从正面启发,这是动之以利。接着论说今秦王逐客,实际上是“藉寇兵而赍盗粮”,从反面启发,晓之以害。 ④ 结构严谨,语言恣肆。 活动1:作为一篇说理性的论述文,这篇文章说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谏逐客书》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铺陈手法的运用和排比句、对偶句的大量使用。如第2、3段都铺陈、排比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