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学习任务整合 第一单元 语文 1.整体把握选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2.比较分析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不同的表达风格及表达效果。 3.领会儒家、道家的思想内涵,探究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重点: 比较分析论事说理的技巧,赏析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 比较分析论事说理的技巧,理解儒家、道家思想内涵。 学习重难点 本单元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所选课文为诸子文和史传文,涵盖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影响最大的儒道两家和古代史书的经典,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众多重要的价值观念、社会理想、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强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单元专题研习的主要任务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专题研习一 “诸子著作观点内涵”研讨 本单元文本由分别选自诸子百家中两大显学儒家和道家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组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强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增强考生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考生的理性思维水平,以更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任务阐释】 新课讲授 群文篇目 文本主题 中华文明之光内涵 逻辑思辨内涵 《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烛之武退秦师》 《鸿门宴》 探讨理想社会 礼乐图景:吾与点也 各言其志,思维比较 探讨治国之道 孟子礼乐:与民同乐 对话论辩,逻辑思维 探讨处世(解牛)之道 处世养生:顺乎天理 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展示士子的功业 士子的智慧与功业 步步为营,思维缜密 展示英雄性格与命运 英雄性格与历史走向 楚汉相争的文化影响 新课讲授 观 点 内 涵 孔子“吾与点也 孟子“保民而王” 庄子“依乎天理” 任务一:孔子表示“吾与点也”,孟子提倡“保民而王”,庄子重视“依乎天理”,这些观点都有怎样的内涵?试填写下表中空白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向往太平盛世、民生和乐,感慨道之不行 国之本在民,只有让人民衣食无忧,才谈得上守礼知义,也才会天下归心 存身、做事、处世都应该顺乎自然,不可强为 新课讲授 ②孟子的社会理想是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是他的著名观点。他主张施仁政,使百姓有“恒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以安居乐业;“谨庠序之教”,以教化百姓。他提出的理想社会,是一种黎民不饥不寒、老者安享晚年之乐的小康景象 任务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分别展现了孔子和孟子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些儒家的理想追求有何现实意义? 社会理想: ①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社会大同,能让贤者在位,百姓各得其所,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社会和谐。曾皙所畅想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正是大同社会的生活缩影,所以孔子赞同曾皙的理想。 现实意义: 儒家的理想社会和治国主张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社会的和谐美好、百姓的幸福安康,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等都已成为美好的现实。因此,我们要研读文化经典,传承其文化精髓。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专题研习二 “史书思辨探究”研讨 古人有“评史”“论史”“疑史”的传统,不仅积累了众多具体的成果,也形成了独有的方法论,如所谓“引而伸之”“浚而求之”“博而证之”“协而一之”(王夫之《读通鉴论》)等。阅读史传作品,了解了史实之后,还要进行深入思考,甚至对史书的记载质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