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古诗三首 一、学习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二、拓展资源 丛书:《古诗三首》(《病牛》《咏煤炭》《题竹石画(其二)》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创设单元情境任务: 策划“理想信念之光”主题文化节,制作宣传展板 学校即将举办“追寻理想之光,坚定信念力量”主题文化节,请同学们作为文化节的策划与宣传小使者,积极搜集素材,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讲好先贤故事,继承光荣传统,畅想美好未来! 任务一:探寻古诗中的理想之光———制作“诗意理想”展板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不用乘坐时光机,跟随一首首古诗,就能走进不同的时代,聆听古代诗人的心声。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去挖掘诗人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厚谊,感受古代文人的风骨。 活动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 认读生词: 金络脑 千锤万凿 焚身 活动二:回顾古诗学法,初步读懂诗句意思 1.已经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回想: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预设:·借助注释解诗意 ·想象画面见诗境 ·背景资料悟诗情 2.对照古诗学习方法,学生展开组内自学。 (1)我读你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 (2)对照注释,小组交流古诗意思。 (3)将你看到的画面说给同桌听听。 (4)全班交流,相互启发中得进步。 活动三:聚焦古诗意象,联系背景感悟诗人志向 1.这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结合题目说一说。 预设:《马诗》写了一匹战马;《石灰吟》写的是出自深山的石灰石;《咏煤炭》写的是蕴藏着热量的煤炭。 2.精读《马诗》。 (1)出示学习任务。 默读《马诗》,你了解到了这匹战马的哪些信息?用“_____”画出关键词。 (2)学生默读、圈画后汇报交流: ①“沙如雪”“燕山”说明这匹战马所处的环境在哪里? ———沙如雪”“燕山”说明这匹战马所处的环境是边塞的沙漠。 ②诗中的“沙如雪”“月似钩”“金络脑”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从马的角度、环境的角度谈皆可。 ③“金络脑”说明了什么?从“何当”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教学“金”字。 ———金络脑”在注释中解释为“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通过“何当”一词,想象到了渴望建功立业的马儿自知实现遥遥无期,尽显无奈,又寄托着无限期盼的心境。 ④交流课前查找的与诗人相关的资料,思考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结合诗人少年成名、诗名远播,但仕途失意,始终不能大展宏图的经历,可以感受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3.学法小结:通过“借助注释解诗意;想象画面见诗境;背景资料悟诗情”的方法,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叹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活动四:学法迁移运用,赏析意象体会诗人品质 1.用上面的方法,自学《石灰吟》。 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朗读《石灰吟》,结合注释,观察插图,了解诗意。小组合作交流古诗诗意。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看到了石灰石在凿石工的锤子下从石壁脱落的样子,看到了石灰石在熊熊烈火中焚烧的样子。 (2)结合诗人于谦的生平资料,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和志向? 预设:为人正直、坚贞不屈。 (3)了解了诗人,再去读诗,一定可以读出作者写诗时的心境。 (4)学生再读《石灰吟》。 活动五:拓展阅读资料,发现咏物诗的表达特点 1.借助刚才学古诗的方法,自读丛书中于谦的另一首诗《咏煤炭》。 出示阅读任务: 自由朗读丛书中的《咏煤炭》,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寻找《石灰吟》和《咏煤炭》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2.学生自学古诗,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