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75010

11.2《与妻书》课件(共3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52830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2,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部编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文言文知识;学习抒情、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林觉民“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一、知人论世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同年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起义时加入敢死队,带头冲入两广督署,撤出途中中弹被捕,后从容就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作者简介 林觉民(1887-1911) 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重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本文写于广州起义前三天,表现了林觉民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 碧血黄花林觉民 写作背景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古代书信的提称语 文体知识 1.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 2.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 3.用于师长:函丈、道席等。 4.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 5.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 6.用于夫妇:俪鉴等。 7.用于女性:芳鉴、淑鉴等。 二、文本探究 行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交代给妻子写这封信的原因,表达了悲痛之情。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回忆夫妻的恩爱往事,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爱恋与不舍之情。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 写了死后灵魂伴妻的愿望,再次倾诉对妻子的眷恋和自己“忍舍汝而死”的原因。 为文本划分层次: 1.文章的第3~6段写了哪三忆、三愿?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文本探究 三愿 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 三忆 三忆六七年前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 一忆夫妻谁先死的谈话 二忆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 共同点:都反映了作者对妻子的感情之深,为妻子着想周到,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 2.作者挚爱着自己的妻子,又诀别妻子就义。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文本探究 第二段 (1)国家状况:帝国主义侵略、清王朝腐朽统治、社会动荡、 百姓死亡离散。 ① 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② 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 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有国才有家) ③ 离散不相见,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2)个人:作者有报国之志,舍小家为大家,为天下人谋幸福。 ①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②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爱妻扩充到爱天下人) ③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3.这封绝笔书中用了许多典故,请找出三个,并一一解释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本探究 第五段 ”眼成穿“ ”破镜重圆“ 第二段 “老吾老“ “司马春衫” “太上之忘情” ”骨化石“ 典故含义———司马春衫”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