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 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会认“浪、迈”等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玩、眼”等6个生字。 2.审美创造:能够借助拼音,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维能力:感受大海的美丽和浪花的活泼,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和浪花的特点。 2、难点:学习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感受乐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走进浪花的欢乐世界 第一课时 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美丽的大海,浪花在不停地玩耍,它们都做了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浪花》去看看吧! 教师板书课题《浪花》,学生齐读。 任务一:听听浪花的声音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就像来到了美丽的沙滩上,让我们一起跟着海浪的声音读一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标出自然段。 交流分享,识记生字。 出示会认字:浪、迈、悄、泪、次、给、壳、虾、装、像、淘、娃 (1)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2)教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师: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 偏旁识记:浪、泪、淘,与水有关。 加一加:迈=辶+万;悄=忄+肖;虾=虫+下;像=亻+象 动作识记:迈、给、装 图片识记:小虾、贝壳,娃娃 熟字比较:泪———相;次———吹 换一换:蛙-虫+女=娃 (3)识字巩固:小游戏“拾贝壳” 让学生依次认读生字词,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任务二:体会踏浪的欢乐 分别请学生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1)结合课文插图,思考:“我”在哪里干什么? 预设:我在沙滩上玩耍。 (2)出示第1自然段的前三句,思考:“我”在沙滩上玩耍时,谁看见了?它是怎么来的?它做了什么? 预设:浪花看见了。它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它悄悄地挠“我”的小脚丫。 1)教师请学生表演“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 让学生感受到浪花涌上沙滩时的响声很小。 2)朗读指导:“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挠我的小脚丫。”要读得又轻又慢。 自由练习朗读。 3)师:浪花挠我的小脚丫,我的反应是什么? 预设:好痒啊! 师:“我”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预设: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师:浪花呢? 预设: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师:“跑回家”是什么意思? 预设:退潮。 4)朗读指导:“笑得我”要连起来读;“它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中“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来读。 5)朗读练习。 教师指名读,或小组比赛读。 6)教师小结:浪花轻轻地走来,挠小女孩的小脚丫,把小女孩逗乐,又哗哗哗笑着跑回大海妈妈的怀抱。你们觉得浪花怎么样? 预设:可爱。 趣味识字,指导书写。 出示会写字:玩、眼、泪 玩:“王”横向笔画均匀、平行,竖画正直。“元”两横平行,撇与竖弯钩距离适中,钩画弯转自然,钩底宜平。 眼:左短右长。“目”窄长,上下等宽,横画平行均匀。“艮”三个横向笔画均匀,竖提端正,捺画舒展,且收笔高于竖提。 泪:“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目”大小适中,上下等宽;横向笔画平行,间距均匀。 (1)教师带领学生书写,掌握生字正确的书写顺序。 (2)学生空书、描红等进行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词。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都很不错。我们这节课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任务三:收获浪花的礼物 学习第2自然段。 请学生大声朗读第2自然段。 同桌互读互评。 师:不一会儿,浪花又来了,浪花是怎样跑来的? 预设:浪花唱着笑着跑来了。 出示课后第二题的第2组句子,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说一说更喜欢哪个句子。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第一句“浪花跑来了”很平淡;第二句增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