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知识性读物类文本”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的通俗读物,更是概括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大致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文章。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Ⅰ的选文多为这类型的文章(科普文章、政论文或学术论文)。 屠呦呦 学习提示: 从梦想到发现,科学的道路是艰苦而漫长的。同时,科学又有着独特的魅力,充满无穷的乐趣。 这两篇文章分别记述了作者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经历。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利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阅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要理清文中展示的科学发现的过程,关注那些对科学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还要注意体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写的是加来道雄童年时的奇思妙想和青少年时期的积极探索,这些活动并非“正式”的研究工作,却能让我们领会想象和兴趣对于科学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意义。 阅读时还应当关注两位科学家是如何让公众了解他们的工作,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研究的原理与探索过程的。此外,对两篇文章中提到的一些科学话题,如中医药学的贡献、“高维世界”的理论意义等,有兴趣的同学可自主探究,深入思考。 疟 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发展中国家,是危害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与艾滋病、结核病并列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7年全球仍然有87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疟疾,2.19亿人感染疟疾,43.5万人死于疟疾。 屠呦呦团队的抗疟背景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1969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成为中药抗疟研究组组长。 屠呦呦团队临危受命,进入文章看看她们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才使得“中国己经消除了疟疾(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实现了这一“了不起的壮举”! 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 1951 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1955 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 1972年成功从中草药中提取分子式为C15H220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是突出贡献,用于疟疾治疗。 2015 年,屠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作者介绍———屠呦呦 2017 年,屠呦呦获得201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 年,旁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10月获得”共和国勋章。 青蒿素并不来自青蒿。有一种野草叫青蒿,青蒿素的含量微乎其微。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黄花蒿结籽,细叶在植物学上叫“黄花蒿”羽状,茎杆较细,株高一米左右,最关键的是其香气有点类似苦艾的味道,但比苦艾好闻。 背景介绍 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 题 解 点明了这篇获奖感言的科研对象 征服:战胜,揭示了青蒿素对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疾病--疟疾的疗效 解释说明 一小步:明确了青蒿素的医药学地位和里程碑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