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81948

24 带上她的眼睛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453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 cover
2025新七年级语文下册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我”带上“她”的眼睛旅行的主要过程与关键事件。 2.品味文中细腻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体会其营造氛围、刻画人物的作用。 3.理解“眼睛”的象征意义,感受人物(特别是“她”)的精神世界,体会科幻作品中对人性、生命价值与孤独的思考。 4.初步感受科幻文学的魅力,激发探索未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关键信息。 2.分析人物形象(尤其是“她”),感受其精神品质。 3.理解“眼睛”的象征意义和作品主旨。 教学难点: 1.深入体会“她”在绝境中的心理状态与精神力量。 2.理解科幻设定(地航飞船“落日六号”)与人文主题的融合。 3.领悟作品中蕴含的对生命价值、孤独、沟通与希望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科幻之窗,心灵之旅。 1.解题激趣:展示标题《带上她的眼睛》。提问: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或猜想?(预设:谁的眼睛?为什么要带上?怎么带上?带去哪里?这“眼睛”是真实的吗?) 2.简介背景:简要介绍作者刘慈欣及其科幻风格(硬核科学设定与深刻人文关怀结合),点明这是一篇关于“地航”探索的科幻故事,核心道具是一副奇特的“传感眼镜”。 作者简介: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山西阳泉人,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二)任务一:速读,梳理“眼睛”之旅。 1.快速默读: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圈画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情节脉络梳理: 提问:“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带上她的眼睛”的?“她”是谁?(预设:休假期间被主任要求,一位年轻的女地航员) 提问:“我”带着“她”的眼睛去了哪些地方?在这些地方,“我”做了什么?“她”又有什么反应?(引导填写表格或流程图) “我”所在的地点/场景 “我”的主要行为/所见 “她”的主要反应/感受 大草原 散步、看花、感受风 极度兴奋、狂喜、对微小事物异常关注 小湖边 感受清凉、看月亮 沉醉、对月亮的特别感触 回城途中/公寓 日常活动 对“我”生活的强烈好奇、渴望交流 得知真相后 震惊、反思 (间接得知)身处地心,永不返回 提问:故事的转折点在哪里?“她”的最终处境是什么? (预设:“我”无意中得知“落日六号”失事的真相;“她”独自一人被困在地心深处,将航行至飞船解体。) (三)任务二:精读,体察心灵之窗。 1.聚焦“她”的反应: 跳读文中描写“她”通过“眼睛”感受外界时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 讨论:从“她”对这些看似平常事物的**异常强烈**反应(如小花、风、水、月光),你能感受到“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预设:对自由与美好的极度渴望;被困地心的巨大反差带来的痛苦;在绝境中依然保持对生命的热爱与敏感;强烈的孤独感与对沟通的渴求。) 2.品味关键描写: 重点品读结尾部分“我”的感悟段落(如:“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在我面前流动起来…”;“…我听到了,听到了那从地心传来的、永不消逝的心跳…”)。 讨论:这些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想象、比喻、通感等)?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预设:强烈的震撼、同情、敬佩、对生命渺小与伟大的思考,对“她”精神力量的礼赞。) 3.“眼睛”的象征: 提问:文中的“眼睛”仅仅是高科技的传感设备吗?它象征着什么? (预设:沟通的桥梁;感知外部世界的唯一窗口;希望与生命力的象征;人类探索未知的渴望;心灵的连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