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从17世纪到19世纪,英法美等国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导课明标 资产阶级改革、革命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学习目标 1.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唯物史观 ) 2.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3.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家国情怀) 俄罗斯历史沿革 9世纪晚期 东斯拉夫人 建立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元朝)征服 16世纪 莫斯科公国崛起,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强化统治。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 17世纪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俄罗斯达到鼎盛,进入帝国时代。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1.背景: 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 3.目标: 实现富国强兵。 阅读教材,概述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目的、目标、内容、评价。 彼得一世出访欧洲 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4.彼得一世改革———内容 领域 改革内容 作用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开 启 了 俄 国 近 代 化 的 进 程 加强沙皇专制权力 创办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贵族服兵役…,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增强军事实力 促进经济发展;强化农奴制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了解熟知)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 推动俄国的 文明开化 促进俄国教育的发展 ▲5.评价: 积极: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新首都:圣彼得堡)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阅读教材,概述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目的、目标、内容、评价。 彼得一世死后的30多年间, 俄国政局动荡不安,贵族争 权夺利,沙皇更迭频繁。 1762年,叶卡捷琳娜通过宫 廷政变篡夺王位,称叶卡捷 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 她实行了一些开明政策,鼓 励工商业,发展农业,进一步增强了俄国实力。她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的种种特权,将大量国有土地连同农奴赐给贵族。 俄国的扩张: 时间:16—19世纪 至20世纪初,地跨欧亚两洲 欧洲内陆小国 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二世 废除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861年改革 阅读教材,准确说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时间、人物、根本原、目的、内容、影响。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时间: 人物: 根本原因: 目的: 内容: 性质: 影响: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 材料: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发展,但速度缓慢,农奴制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当时工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有近40%是农奴,生产效率极低,农奴制还影响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资本主义工商业难以继续发展。 农奴制: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农奴的经济制度。 农奴是介于农民和奴隶之间的一种身份,经济上,农奴租种封建主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