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82978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336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一
  • cover
9 古诗三首 课标分析 《古诗三首》描述了三个传统节日中人们过节时的情景,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古诗的方法,了解不同节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魅力,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材分析 关注诗句的理解:读懂诗句是学习古诗的基础,是了解节日风俗习惯,感受节日气氛的前提。在这一课中,“除”“屠苏”“新桃换旧符”“曈曈日”“异”“倍”等词语较为生僻,可结合注释、演变过程和象征意义进行诗句的理解;古诗言简意赅,常常存在省略内容的情况,在后两首古诗中,是谁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谁独在异乡为异客?兄弟们遍插茱萸时又少了谁?当时他们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画或写作背景,设身处地发挥想象进行诗句理解。 关注节日和习俗:三首诗中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元日》描写了春节有换桃符、放爆竹、喝屠苏酒除旧迎新的风俗习惯,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清明》描写了清明节人们上坟祭扫时的愁苦情绪和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七言绝句,写出了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插戴茱萸的习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一人客居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八个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其中“魂、借、酒、何、独、佳”为左窄右宽的字,“欲、牧”为左右同宽的字。在教学“牧”字时,引导学生观察“牛”作偏旁时,第二个横要变成提,且“牛”作偏旁时的笔顺与“牛”字不同。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2.将课文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五育融合点 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 : 3课时 9《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会写“符、欲”等11个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2. 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信息技术使用:班级优化大师、希沃白板5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 一、课前精彩展示 你们读过王安石写的诗吗?谁上台给大家分享一下? 二、创设情景,目标导学 1.猜字:分步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让学生感知“元”是“头、初、首”的意思。 2.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3.交流:你知道我们卢氏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如果让你写春节,你会写什么? 4.有一首宋诗,仅仅28个字,却包含了3个古代春节习俗,你想读一读吗?板书课题,齐读。 三、任务驱学,自主解疑 任务单一:感知内容,正确认读生字词 1.指导朗读古诗。 (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重点检查“爆、屠、换、符”等字的读音) 2.读出节奏。 (1)古诗很有节奏感。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古诗吗? (2)学生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