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要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呢? 概括图片反映的内容。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 (一)中共八大 (5)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时间: (2)地点: 1956年 (4) 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解决矛盾的办法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3)主要矛盾: 北京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探索中的失误 一个萝卜重千斤, 两头毛驴拉不动。 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内容真的能实现吗? 【合作探究】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 总路线: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好快多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出现了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失误 “大跃进”运动·1958年 工业:大炼钢铁 农业大跃进:社社放卫星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毛泽东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大食堂 大锅饭 不要钱 结果: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请你总结产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1959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刘少奇曾说这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原因: (1)对国情分析不够 (2)缺乏建设经验 (3)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4)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教训: (1)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面对困境,中共中央是怎么调整的?起了怎样的作用? 八字方针: 七千人大会: 结果: 1961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 生产得到恢复,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962年召开,是中共成立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 1958-1965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率 毛泽东、周恩来、陈云在“七千人大会” 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将存在资产阶级,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能忘记阶级斗争。 ———摘自《文化大革命简史》 二、文化大革命 1.原因: 2.开始: 3.动乱局面: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 义复辟。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毁文物 砸校牌 红卫兵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non “打、砸、抢事件”;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楸斗;全国人大会议十年没召开 二、文化大革命 4.斗争: 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但遭到压制和打击。周恩来支持党和国家的日常的工作,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5、最大冤案:刘少奇 6、结束:1971.9.13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6.10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1976年9月,毛泽东与世长辞,“四人帮”加紧夺权 第二单元 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