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必 修 下 古诗文默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_____,_____”,以消除弟子顾虑。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希望用自己的理念将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 _____,_____”治理得富强知礼。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4.冉有谦虚的说如果让他治理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需要一些时间,但终会有益人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曾晳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 6.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沐浴祈雨,冀望一年都风调雨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也为我们描绘过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_____,_____ ” 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8.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曾皙的询问中可以明确孔子对其他三位学生回答的评价,其中“_____,_____。”表明孔子认为公西华可以担当大任。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国家的富裕是第一位的,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_____,_____”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理想。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十分犹豫,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孔子用“_____ _____。”打消了他的顾虑。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谏太宗十思疏 2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游乐要适度而行的句子是 “_____” 告诫君王要善始善终的句子是: “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_____,_____”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凡百元首 承天景命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来论证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从而说明能否以诚相待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关键,这两句是:_____,_____” 5.《谏太宗十思疏》中,戒赏罚不公(主观),劝说太宗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的两条是:“_____,_____。” 6.《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7.自古而今,中华民族对“为官先为人”的品质要求一以贯之。我们党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也说明党对领导干部做人的严格要求。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树木、清泉为喻,对执政者提出了:_____,_____”的要求。 8.《论语》有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在《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两句表述了相似的选贤纳谏的观点。 9.《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_____,_____。”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要虚心纳谏、不为谗邪壅蔽的句子是:“_____,_____” 1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