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枝叶关情,丝丝入理 ———《陈情表》《项脊轩志》联读 教学目标: 1.诵读梳理文本,涵泳深情为何。 2.分析鉴赏语言,发现细节之美。 3.品味至情至性,传承文化基因。 教学重点: 诵读品味悟真情,发现细节之美。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真情,传承文化基因。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什么让你记忆犹新,让你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篇文章《陈情表》《项脊轩志》,它们的作者就是于尘世纷扰中体悟款款深情,感悟人生的本真。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样的人生智慧呢 有人说,读《陈情表》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项脊轩志》不落泪者,其人必无情。这当然是夸张之语,但也难掩两篇散文动人的特点。是什么打动了我们? 情。是怎样的情?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样的感情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学习任务一。 二、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诵读品真情 请选取两篇文章中最触动人心的片段,有感情地诵读出来,并进行分析点评 篇目 句子分享 情感 《陈情表》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孝 《项脊轩志》 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亲情 小结:《陈情表》写的是李密对祖母的“孝”的情感。李密在文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他在忠孝之间的选择践行了孝道,也让我们看到了李密和祖母之间相依为命、祖孙情深。《项脊轩志》写的是归有光和家人,尤其是母亲、祖母、妻子之间的情感,是亲情。通过刚才的诵读展示,我们发现这两篇文章之所以打动我们,是因为他们都写到了真人真事,真情真意。 学习任务二:分析赏真情 有人说,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像是一首温婉的抒情诗,李密的《陈情表》像是一部悲惨的血泪史。同样言情,同样动人,为何两篇文章会给我们不同感受 两人在写作技巧和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 细读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总结表达技巧,完成表格 篇目 内容选材 语言风格 表达技巧 《陈情表》 坎坷命运 简洁流畅 质朴恳切 融情于理 叙事抒情 一事一理皆含情 《项脊轩志》 平淡日常 清新自然 质朴平淡 细节描写 托物寄情 一事一物都为情 (一)《陈情表》: 表,是向君主陈述请求的一种文体。他的写作总是以实现具体目的为指归的。作者为了这个目的,作出了有针对性的安排:他分三步说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忠。这种构思会显得有点刻意,为感人而感人。 但李密的“孝”是真的,他和祖母之间的情也是真的。作者真实地叙述了自己的悲惨生活:他的不幸身世,他和祖母的相依为命,他在忠孝之间的两难。作者将真情融入到叙事和说理中去。 因此,内容选材上,李密侧重写的是他的坎坷命运;表达技巧上,作者主要用到了融情于理,叙事抒情。 品读《陈情表》的语言风格,要关注几种句式: (1)四言短句: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对偶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这些骈散结合句式的运用让整篇文章的语言呈现简洁流畅的特点。 除此之外,作者用质朴的语言传达着恳切的语气。如:“愿乞终养”“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等等。 小结:李密将真情融入说理中,用简洁流畅而又质朴恳切的语言为读者诉说真情 (二)《项脊轩志》 更侧重写日常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