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记录的内容 好处 笔记本 课堂上讲的比较完整的、 文字比较多的内容;结构 图;人物及情节分析。 容量大、 一 目了然 课本 对字、词、句的分析;课 文的段落层次;有争议的 地方及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一一对应、 省时、方便 复习 课堂笔记做在哪里比较好? 他到底是科班出身,一个亮相就换来了满堂喝彩…… 他说话字正腔圆,大家都推荐他去参加演讲比赛…… 选词说话 修改说明书 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材料: 小钢锯、乒乓球、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瓶盖、针锥、一段长约15厘米的铅丝、一块橡皮泥。 做法: ①用小钢锯将乒乓球锯成两半。 ②在半个乒乓球的中间用针锥钻个小洞,洞口的大小与铅丝的粗细相当,用它做灯罩。 ③在瓶盖中间钻个小洞,从盖面的洞中穿进铅丝,铅丝头弯一点儿,钩住盖底。在靠近洞的盖面和盖底处用橡皮泥把铅丝粘牢。 ④把铅丝的另一端从半个乒乓球的外面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在乒乓球内、铅丝的头上用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如何把说明书写清楚,让别人看明白? 步骤清楚 用词准确 一位同学根据下面的说明书,做成了图中的小台灯。小台灯有一处做错了,跟说明书写得不够清楚有关系。读读说明书,把写得不清楚的地方画出来,再改一改。 明确要求 1.自主阅读说明书。 2.根据内容批注。 修改说明书 第三种笔记与老师讲解的内容无关,但是也 很重要,把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 , 一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稍后还可以 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教师小结 说明书的语言一定要准确而严谨,否则就会闹出把灯泡装在灯罩外的笑话。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记“新 ”——— 新的知识点 记“少 ”——— 知识上的缺漏 记“实用 ”——— 易出错的知识点 记“法 ”——— 有规律的知识点 课堂笔记记些什么内容? 词句段运用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读一 读下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它们的意思,再 一两个说句子。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hánɡ zhòu xínɡ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xínɡ hánɡ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做笔记时常用的符号有哪些? “ ‖ ” 表示段落层次。 “ · ”表示重点词语。 “≈ ”表示需要掌握的生词。 “——— ”表示中心句。 “ ? ”表示疑问。 各种符号表示的意思要始终一致。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亮相: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 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 目 的是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 行当: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 据角色类型来划分。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自转轴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戏曲演员在上场、下场或表演中,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姿势,用来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 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包括盔头、衣 服、靴子等。也戏称一般服装。 压轴:一次演出的戏曲节目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一 出戏。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情。 台灯哪里装错了?它本来应该怎样装? 找一找 跑龙套: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 唱白脸:扮演反面角色。 花架子:一种舞台上看起来很优美的架势,但 并不实用。 对台戏: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 日积月累 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