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课题:《语文园地六》 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的学习中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回顾课上所学,对语文要素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也是对课上所学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语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中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同时让学生掌握理解文言文词义的方法,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教学第二题时先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再来说体会,引导学生明白:时间的长短、快慢在不同情况下会给人不同的体验,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中的体验,通过仿写,学会表达。第三题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交流发现叶圣陶从哪些方面对作文进行了修改,然后在帮助孩子一起梳理修改方法和要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修改作文的过程谈一谈收获,进一步培养学生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的习惯。 “日积月累”的五条名言是从“为人”方面进行积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在为人处世方面提供依据。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学会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②语言运用: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学会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 ③思维能力:发现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异同,学会把一种情感体验写出来。 ④审美创造:了解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重、难点: 重点:发现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异同,学会把一种情感体验写出来。 难点: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学会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 活动流程: 活动一:阅读材料,掌握修改方法 活动二:了解古代年岁的别称,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活动三:单元总结,学习思维方法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阅读材料,掌握修改方法 1.谈话引导:材料《一张画像》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这篇作文的。 学生自由阅读,可以在材料旁边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修改了作文的每一个错误和逻辑不通的地方,规范地使用了修改符号。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①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用字的准确。 ②“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③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④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①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②作文中还写道:“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3)把长句断成短句。 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①如,“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