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06297

2025年高考作文解析(新课标I卷)——家国情怀话担当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44次 大小:4267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高考,作文,解析,新课标,情怀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新课标I卷———家国情怀话担当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分解码] 这是一则读写结合+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选取了三则风格各异却又在精神内核上紧密相连的文学材料,适合用求同存异法去审题立意。材料为考生搭建起一座通往历史、现实与情感世界的桥梁,充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拓展、情感体悟与文字表达能力。 从命题背景看,作文呼应时代与文学经典传承。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在这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本题所选三则材料均与抗战有关,紧扣时代主题,引导考生回顾历史、铭记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思考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材料分析,作文挖掘文字背后的民族精神内涵。“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这一材料节选自老舍反映抗战时期传统艺人追求新生活的长篇小说《鼓书艺人》。此句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复杂的情感与时代背景。在抗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孩子们处于苦难之中。方宝庆想通过唱鼓书给孩子们带来些许慰藉,可内心的悲痛、对战争的愤怒、对未来的迷茫等诸多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 “心里直翻腾”,难以开口。这体现了个体在民族苦难面前的无力感与责任感的冲突,也反映出传统艺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对精神传承的渴望。从这一材料出发,考生可以深入挖掘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情感困境、心理变化,以及小人物所蕴含的坚韧与善良,坚强与温情,思考个体与时代的紧密联系。“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句诗出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诗歌单元的篇目《我爱这土地》,体现了教考结合的一个新的特点,即高考题和初中课本结合,这一趋势特点在今年的八省联考已有体现。2025八省适应性考试(云南和青海卷)作文“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来自初中课文《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艾青以鸟自喻,即便喉咙嘶哑也要歌唱,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鸟象征着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在国土沦陷、民族危亡之际,哪怕力量微薄,哪怕历经磨难,也要为祖国发出抗争的声音,奉献自己的一切。这一材料情感炽热、直白,考生可以从爱国情怀、奉献精神、不屈意志等角度展开联想,思考在抗战时期以及当下,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与重要意义,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此句直接指向民族新生,意思清晰明了。穆旦在抗战时期,目睹了民族的苦难与觉醒,以饱含深情与力量的文字,展现出一个民族在经历战火洗礼后的顽强崛起。“带血的手” 象征着民族在抗争过程中所遭受的巨大伤痛,“一一拥抱” 则体现了民族内部的团结与相互扶持,“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是对民族觉醒、抗争精神的高度赞美与肯定。考生可以从民族觉醒、团结奋斗、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立意,结合历史事实与当下社会发展,探讨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价值与作用。 [思路要点] 首先,要确定文体与整体框架。若写议论文,可采用 “总—分—总”结构。开篇通过对三则材料的简要分析,引出中心论点,如 “在民族的苦难与复兴历程中,个体的情感与行动铸就了伟大的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