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13275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98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 cover
六下《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马诗》,掌握“络”等生字。 2文化自信.理解诗歌内容,描绘诗中画面,体会李贺渴望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的情感。 3思维能力.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解诗歌的能力。 4审美创造.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引导学生用所学方法学习其他古诗,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马诗》,理解诗歌大意。 2.体会诗中借马抒怀表达的诗人情感,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李贺在诗中表达的复杂情感,感受其渴望建功立业又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出示】创设单元大任务。 如果要在咱们班打造一面中国历史名人墙的话,那第四单元能上榜的人物可真不少。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演课本剧、开阅读分享会、讲革命故事、制作红色诗集,有没有你特别喜欢和期待的活动?那咱们就边做边学,有意思的还不止这些呢。其中古诗的学习,大家也可以像老师班上的同学那样去做属于我们的微项目,也为诗人代言,有没有信心做好? 创设任务 1.【板课题】读题质疑。 2.分享作者信息,说说搜集方法;分享名人书签的关键词。 3.创设情境:对诗人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为诗鬼李贺代言。 4.【出示古诗】同学们,如果你们也像刚才老师班上的同学那样,用一个作品来呈现这篇诗作,你想怎么做? 我是朗读者 1.那接下来,咱们就先来当朗读者。【出示要求】 放声朗读,做到正确流畅。先自己练读,再到四人小组中去准备合作学习。学完后对照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开始。 2.交流: 自由选择个别展示或全组展示。 指生读,生生互评“正确流利”。 相机指导多音字“燕”,据义定音,结合注释。 齐读。 生齐读。 3.【出示要求】选择一首背景音乐,配乐朗读,借助语气语调、声音节奏,读出古诗的声韵之美。 4.【播放音频】依次播放三首乐曲《关山月》《出水莲》《孤勇者》。 5.小组汇报选择及理由,引导根据感情基调选择《关山月》。 6.【播放配乐】好,那咱们就用上你们选的背景音乐,到小组中去,先练习,自己读出古诗的声韵之美,再合作学习。 7.再次配乐读,生生互评“节奏正确,富有感情”。 8.齐读。 我是摄影师 1.【出示要求】有了入情入境的朗读还不够,还得有画面。接下来我们转换身份,来当摄影师。 请各个小组为《马诗》拍摄一段微视频的话,你打算呈现哪些景物呢?可以用笔在古诗中圈画出来,并且准确清楚的描述你要拍摄的画面,老师给出的句式可以给大家的描述做参考。先思考,再到小组中去学习。 2.交流: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①说说画面,评一评。 ②小结:大漠、沙、燕山和月,其实就是这首诗中所写到的景物。【板:写景】 ③【出示词语】钩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文】古代一种形似月牙的兵器。 ④对比“舟”和“钩”,结合背景,体会比喻的恰当。 【出示背景介绍】李贺所处的中唐时期,内有封建割据,外有贼人入侵,朝政腐败,宦官丧权,民生凋敝,社会一片黑暗,所以战争时常有发生。 ⑤结合背景,说说身为热血男儿,你会怎么做? 【相机出示】拓展李贺诗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小结:一个钩字就很容易的让我们联想到边塞的战争,看来李贺跟同学们一样渴望奔赴疆场,奋勇杀敌。 ⑥指导朗读。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①这首诗全诗没有一个马字,为什么要拍马呢?从哪个词看出有马? ②【出示词语】金络脑是什么意思?你说。 【出示图文】金络脑,象征着马儿受到重用。 ③那咱们的镜头里是不是拍出的是一匹普通的马?得是什么样的马? ④指导书写“络”。 ⑤除了要戴上金络脑之外,这匹马还要怎么样?引导说出“踏清秋”。 ⑥清秋是什么意思?相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