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5章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2 01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02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03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吸放热情况。 民间艺术———打铁花 热水瞬间成雪 一、认识晶体 阅读教材第105页,完成以下内容。 1.类似雪花这样 规则结构的固体属于 ,如食盐、糖、海波和各种 等。 2.像玻璃这样压碎后的碎块 像晶体那样的规则形状的固体属于 。如 、蜂蜡、石蜡、沥青等。 有 晶体 金属 没有 非晶体 松香 各种形状的雪花 在放大镜下,你会发现每片雪花都由六角形小冰粒组成。像这样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叫做晶体。 雪花 小苏打 黄铁矿 钻石 常见的晶体: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和各种金属等。 玻璃也是固体,但把它压碎,它的碎块却没有像晶体那样的规则形状,所以它是非晶体。 玻璃 蜂蜡 橡胶 塑料 几种常见的非晶体 二、固体的熔化 阅读教材第106页,完成以下内容。 1.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作熔化。 2.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作凝固。 固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露水凝结 浇注钢水 冰川融化 固态 液态 熔化 凝固 海波 石蜡 3.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1)研究分工: 1、2组研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3、4组研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试管 石棉网 酒精灯 温度计 烧杯 铁架台 (2)活动过程: ①器材组装:如图所示,由下到上,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 ②活动步骤: 步骤1:把装有一些海波(或石蜡)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或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 步骤2: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或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海波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 (3)研究结论: ①(1、2组)海波熔化前温度 ,但熔化时温度 ,熔化后温度 。 ②(3、4组)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4)将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不断升高 保持不变 继续升高 不断升高 实验表明: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熔点。不同的晶体一般有不同的熔点。 3.非晶体的熔化过程与晶体不同,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由硬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思考:请同学们观察海波(图甲)和石蜡(图乙)熔化图像并思考: (1)AB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AB段———海波是固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升高。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在B点时,海波开始熔化。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内是否对它加热? BC段———海波是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需要继续加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CD段———海波是液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升高。 (5)分析图乙中石蜡熔化图像,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 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为液态,整个过程一直吸热,温度一直升高,没有一个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 晶体分子呈有规则的排列,每个分子只能在自己的固有位置附近振动。加热时,分子振动的幅度变大。当温度足够高时,有些分子振动的幅度大到可以脱离它的固有位置,熔化就开始了。 1.(2023·无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冰 热量,温度升高。当冰开始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 ,由此可知,冰属于晶体。 吸收 0 不变 解析 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 烧杯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