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29120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课件(共22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35904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鹊桥仙 (北宋)秦观   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56个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一韵到底。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词牌简析 宋词有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这两派中,有一位词人的地位比较特殊:他是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的学生,而他自己却是婉约派的代表,他就是北宋词人秦观。 秦观的一些词在婉约清丽之外还带着几分豪气,他的名篇《鹊桥仙》就很能体现这一特点,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就是这首词。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受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屈原宋玉)。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词作受苏轼影响,内容多写男女爱情,亦有伤感身世之作,风格凄迷幽婉,清丽曲雅,属婉约派。 三、创作背景 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义倡而作,写于湘南郴州,时间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的七夕。绍圣三年(1096)春,秦观从监处州酒税削秩编管郴州,长沙是必经之路。关于长沙义倡,洪迈《夷坚志补》卷二有较详细的叙述:“义倡者,长沙人也,不知其姓氏。家世倡籍,善讴,尤喜秦少游乐府,得一篇,辄手笔口咏不置”,秦观南迁,取道长沙,访潭土风俗,邂逅了这位艺妓。秦观观其姿容既美,出语真诚,遂亮明身份,艺妓又惊又喜,殷勤款待少游,遍歌淮海乐府。秦观与她缱绻数日,临别之际,艺妓表达了侍奉左右的心愿。秦观答应她,将来北归重逢,便是于飞之日。一别数年,秦观竟死于广西的藤县。艺妓行数百里为秦观吊孝,哀恸而死。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这是一首 的爱情词,借 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上片写牛郎织女 ,下片写他们的 。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此词用情深挚,立意高远,语言优美,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千古佳句。 四、诗词解说 咏七夕 牛郎织女悲欢离合 聚会 离别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浪漫七夕节 关于爱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卓文君《白头吟》》)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广告词) 宁愿坐在自行车上欢笑,也不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泣。 (网络语)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情有独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心灵相通)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痴迷)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打破爱的极限) 鹊 桥 仙 秦 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