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29422

16《阿房宫赋》《六国论》课件 (共6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76473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学习目标 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体会“赋”体物言志的文体特点,感受铺陈、夸张、比喻、排比等手法及表达效果。 把握作者观点,梳理论证思路,体会对比、比喻、类比、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的表达作用及作者雄辩的语言风格。 深入探究本文使用的论据和论证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体会“赋”体物言志的文体特点,感受铺陈、夸张、比喻、排比等手法及表达效果。 把握作者观点,梳理论证思路,体会对比、比喻、类比、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的表达作用及作者雄辩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4课时 教法与学法 学习课时数 阅读引导法、问题设计法、比较阅读法、团队合作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文;《六国论》选自《嘉佑集·权书》,是评论史事和政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篇文章。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阿房宫赋》 《六国论》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走进文章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阿房宫赋》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文学家,宰相杜佑之孙。 性情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 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好读兵书,注解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阿房宫赋》写于公元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二十三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因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六国论》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亦被称老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与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中国北宋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是散文,文章大部分是议论文,往往直接针对北宋社会的现实而作。其散文以气势胜,具有荀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辩之风,观点明确,析理深透,语言犀利,结构谨严,妙喻连篇,呈现出雄奇高古的风格。苏洵的散文在当时就颇具影响,对改变不良文风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权书》《衡论》诸作,纵谈古今,议论圆转,纵横恣肆,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之说。苏洵诗作不多,但诸体皆备,尤以五七言古诗见长。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 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辽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辽、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