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29900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2024--2025学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2024年统编版)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41498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2024--2025,学年
  • cover
(课件网)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初中语文(统编版)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同学们自学的时间增多了。小强同学很开心,表示可以有更多时间安排课外生活了。小乐同学在班级QQ群里发表评论。 情境导入 任务一、请小组内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作者、分享文中主要人物的故事并完成“文言积累卡”的填写。 整体感知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了解作者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西汉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该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了解作品 《战国策》的叙事特点: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如“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等经典故事皆出自于该书。 了解作品 邹忌:战国时期齐国的谋臣,雄辩家、政治家。 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 人物简介 文言积累卡 类别 例句 释义(用法) 文言积累卡 类别 例句 释义(用法) 实词 一词多义 朝: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早晨 朝廷 朝见 虚词 于 于:有求于我 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介词,对 介词,比 介词,在 介词,到 之 之: 朝廷之臣 孰视之 燕、赵、韩、魏闻之 的 代指徐公 代这种情况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君美甚…… 邹忌讽齐王纳 谏 讽谏,用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 ? 接受 ? 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任务二、请朗读课文,再现“劝谏”现场,分析“邹忌”劝说的过程,探究邹忌劝说成功的原因,并将探究结果写在成果展示单上。 比较探究 探究成果展示单 邹忌善于思考,以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于朝廷大事,他由己及王,推断出“王之蔽甚矣”。同时,邹忌进谏时,以切身体验类比国家大事,设喻说理,入情入理,易于被齐王接受,体现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三个段落。 “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 的过程; “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 “三 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 “三叠”式结构 “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整齐对称之美。本文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 “三叠”式结构的效果: “三叠”式结构通常表现为一件事情要经过三次反复才能完成,或者通过三个类同的情节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三”形成了文本振动的频率,表现出一种层进式的反复,出现了故事的一波三折,使得文章结构完整紧凑又活泼灵动、精巧严谨。 刘备三顾茅庐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任务三、本文和《孙权劝学》属于同是劝说类的文体,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整合比较阅读,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提示:可以从劝说的对象、劝说主题、方式、劝说的语气等角度分析) 比较探究 《孙权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劝说艺术 共同点 不同点 《孙权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劝说艺术 共同点 不同点 劝说的方式 现身说法 劝说方式语气不同 邹忌用类比的方式,语气委婉; 孙权直接陈述,语气强硬。 劝说双方对象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