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与要求】 10.1天气和气候 ②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简析】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是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天气与生活”的第三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具体的天气现象(如下雨、晴天、大雾、大风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天气对出行、活动、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并初步了解应对极端天气的基本方法。教材通过情境问题、探究实践、回顾反思等环节,结合图片和记录表,帮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实践中建立“天气影响生活,人类应对天气”的科学认知,为后续学习气候与季节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有一定感知,但缺乏系统认知。他们擅长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等获取信息,具备简单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互动活动引导,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结合,理解天气对生活的多方面影响,并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安全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探究和分享。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认识常见天气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活动和应对措施。 2.科学思维 (1)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不同天气(如下雨、晴天、大风、大雾)对生活的具体影响。 (2)针对“极端天气的应对方法”提出合理观点,尝试用简单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3.探究实践 (1)通过小组讨论、图片分析和记录表填写,探究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收集和整理信息。 (2)参与“应对极端天气”的模拟活动,尝试描述和分享应对方法,提升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责任态度 (1)养成关注天气变化的习惯,增强在极端天气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掌握应对极端天气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 能综合分析不同天气的利弊。理解应对极端天气方法的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彩笔、画纸)。 教师:教学课件、常见天气影响记录表、极端天气应对办法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 问题 【PPT:1-2】 展示雷电天气的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六月的天,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变化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引出主题: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板书课题: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学生们认真回答问题。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已有生活经验,明确本课主题。 探究 · 实践 【PPT:3-16】 活动1:了解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提问:下雨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引导学生分享交流:下雨的时候不能进行哪些户外活动?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总结。 4.带着学生到校园绿化区的一角,深呼吸感受小树周边空气 ,感受小树周边空气的味道,或用喷头在绿化区周围喷水后,再次感受小树周边的空气。 5.对比活动:让学生把头盔戴到头上,能否清晰地看到外面物体?在头盔透明罩喷洒水,再观察外面的物体呢? 6.对活动进行指导并总结。 7.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交流,你还知道下雨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不利影响和有利的影响?并指导总结。 8.展示晴天、雾天、刮风天的图片,提问:“其他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 9.展示晴天晒粮食的农民、大雾延误的航班、微风风筝的孩子的图片,并进行讲解,强调“不能在高压线下放风筝”的安全知识。 10.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汇报和总结。 【PPT:17-22】 活动2:应对极端天气的办法 展示大风的视频,提问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