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丰收歌舞》第2课时《丰收锣鼓》 【教材分析】 《丰收锣鼓》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丰收歌舞》第2课时欣赏课。《丰收锣鼓》是由著名作曲家彭修文、蔡惠泉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该曲以我国民间吹打音乐为素材,充分借鉴并发展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现能力,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具鲜明的时代特点。乐曲以“丰收”为主题,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农民在丰收季节的劳动生活和欢庆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通过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的巧妙结合,展现了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以及金秋田野的美景和劳动者喜获丰收的欢快心情。乐曲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对比,又因主部旋律的穿插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间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音乐的乐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聆听《丰收锣鼓》,感受乐曲所表达的丰收喜悦和劳动精神。 (二)艺术表现 聆听并分析《丰收锣鼓》的旋律、节奏、力度等音乐要素。认识并了解乐曲中出现的民族乐器,如鼓、锣、钹、唢呐、笛子、二胡等。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丰收锣鼓》,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及演奏方式,感受民族管弦乐的魅力。同时,乐曲所表达的丰收喜悦和劳动精神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聆听并分析《丰收锣鼓》的音乐要素,感受乐曲所表达的丰收喜悦和劳动精神。 认识并了解乐曲中出现的民族乐器及其音色特点。 (二)教学难点 分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情绪变化。 通过模仿演奏和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农民伯伯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农民伯伯最开心的事情是丰收的季节,他们有了丰收就有了好日子,他们为了表达这丰收的喜悦,经常会用什么形式来庆祝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他们会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今天我们走进丰收的喜悦欣赏作品《丰收锣鼓》。书写板书《丰收锣鼓》。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音乐,判断这首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你听到了那些乐器(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能从音乐声中想象出这是怎样的画面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丰收锣鼓》是由著名作曲家彭修文、蔡惠泉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该曲以我国民间吹打音乐为素材,充分借鉴并发展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现能力,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具鲜明的时代特点。乐曲以“丰收”为主题,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农民在丰收季节的劳动生活和欢庆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通过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的巧妙结合,展现了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以及金秋田野的美景和劳动者喜获丰收的欢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