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47536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课时)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日期:2025-09-2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366670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1DNA,--2024-2025,必修,人教,生物,高一
  • cover
(课件网)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课时) 基因的本质 质疑 Question 当时科学界深信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赫尔希(右,A.D.Hershey,1908-1997)和蔡斯(左,M.C.Chase,1927-2003) 1952年 时 间 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他的助手蔡斯 科学家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实验技术 定义: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结构:头部和尾部 成分: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 T2噬菌体的模式图 实验材料———T2噬菌体 头部 尾部 DNA 蛋白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电镜照片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思考7、噬菌体是如何侵染大肠杆菌的? 假设1: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进入细菌,DNA未进入 假设2: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未进入 假设3: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都进入了细菌 DNA 蛋白质 大肠杆菌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思考8、如何知道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有没有进入细菌?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DNA 蛋白质 大肠杆菌 思考9、标记那种元素? DNA:C、H、O、N、P 蛋白质:C、H、O、N、S 32P 35S 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 思考10、能不能用3H、14C标记噬菌体? 不能,因为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C和H,无法确认被标记的是哪一种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NA 蛋白质 大肠杆菌 思考11、能不能同时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 不能,若同时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则上清液和沉淀中均会有放射性,无法判断是哪种元素 思考12、如何标记噬菌体? ①先标记细菌: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35S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大肠杆菌)。 ②再标记噬菌体:用上述细菌(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制备含32P/35S的噬菌体。 蛋白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 DNA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在含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 在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 未标记的T2噬菌体 标记T2噬菌体 感染 感染 得到 得到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NA 蛋白质 大肠杆菌 思考13、为什么不能直接用32P和35S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 因为T2噬菌体(病毒)营寄生生活,只有在细菌(大肠杆菌)内才能进行增殖,所以应该先培养细菌(大肠杆菌),再用细菌(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标记大肠杆菌 ②标记噬菌体 ③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④保温一段时间 ⑤搅拌 ⑥离心 ⑦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程度 目的:使噬菌体完成侵染过程 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第一组实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跟踪噬菌体的_____)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搅拌,离心,检测沉淀物(大肠杆菌)和上清液(病毒颗粒)的放射性。 第二组实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跟踪噬菌体的_____)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搅拌,离心,检测沉淀物(大肠杆菌)和上清液(病毒颗粒)的放射性。 DNA 蛋白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预期结果 第一组实验(35S标记跟踪蛋白质) 第二组实验(32P标记跟踪DNA) 假设1:注入的是蛋白质,DNA未进入 上清液: 上清液: 沉淀物: 沉淀物: 假设2: 注入的是DNA,蛋白质未进入 上清液: 上清液: 沉淀物: 沉淀物: 假设3:DNA和蛋白质都进入 上清液: 上清液: 沉淀物: 沉淀物: 放射性很高 无放射性 放射性很高 无放射性 放射性很高 无放射性 放射性很高 无放射性 放射性很高 无放射性 放射性很高 无放射性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5S标记的噬菌体 32P标记的噬菌体 离心后 离心后 上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