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50924

2.5 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4060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 cover
5.《借助工具观察》教案 【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与要求】 5.5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①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②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通过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认识利用工具带来的便利,理解使用合适的工具能补充感官观察的不足。 2.科学思维 (1)学会通过观察指纹、听心跳活动比较直接使用感官观察和借助工具观察结果的不同。 3.探究实践 (1)能利用各种观察工具进行观察,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和听诊器。 4.态度责任 (1)能在游戏的驱使下,激发对更清楚地看指纹、更清楚地听声音的探究兴趣,主动思考探究方法。 (2)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观察工具,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等观察工具。 【教学准备】 学生:课本、活动手册、笔等。 教师: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阅读资料、PPT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ppt:2-6】 回顾人体的感觉器官:眼睛———视觉器官,鼻子———嗅觉器官,耳朵———听觉器官,舌头———味觉器官,皮肤———触觉器官。 玩猜谜底游戏:出示一些与器官有关的谜语,如: 讲授: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约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提问:当我们想观察微小物体或物体的更多细节时,我们可以怎么做? 聚焦:人可以借助各种观察工具增强感官的功能。 回顾复习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根据谜语给出的特点,猜测人体的感觉器官。 预设:可以用放大镜、显微镜等。 本节课是在前一课基础上展开的,温故知新有必要。 一年级学生喜欢玩游戏,猜谜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气氛,增强趣味性,更可以提高学生对器官的认识。 一年级学生一般都会接触过放大镜。 探索 【ppt:7-20】 (一)观察大拇指指纹。 1.出示可爱的指纹画。 提问:指纹在哪里? 提问:你观察过自己的大拇指指纹吗?长什么样?引出:用眼睛观察大拇指指纹。 引出:除了用眼睛,还可以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 指导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1)眼睛、观察物保持不动;(2)慢慢前后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安全提示:不能用放大镜对着太阳。) 指导简易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播放《简易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微课视频。 引出:分别用眼睛、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这三种方法观察左手大拇指,比较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析用三种方法观察大拇指指纹的结果。 引发学生思考:比较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指纹,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PPT:21-28】 (二) 观察活动二 1.判断大拇指指纹的形状:刚刚我们观察了自己左手大拇指的指纹,对照下面三幅图,你的指纹像哪个图? 2.观察身边物品:组织学生尝试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物品,如衣物、书本。提问:你有什么新发现? 小结: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可以将物体的图像放大,帮助我们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用耳朵、听诊器听心跳声。(1)简单介绍听诊器的组成部分及使用方法。(2)出示人体心脏图,了解心脏位置。(3)引出:分别用耳朵、听诊器听心跳声,比较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5)提问:比较了耳朵、听诊器听心跳声的不同后,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