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521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56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30课
  • cover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寿春中学 江明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寓言的特点,弄懂四则寓言的寓意及启示。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中外寓言的学习兴趣,学会多角度地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遇事学会分析,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欣赏寓言故事的美。 2.练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练习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想不想知道人家对你是怎么评价的?你是否试探过呢?满意吗?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 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象,多角度概括寓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二、走近作者,走进文本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出卷网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三、速读文本,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后,扫清字词障碍。 2、快速阅读、把握内容。 同学们,你们读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这两则寓言之后,相互探究,小组交流有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四、角色朗读,再现情景 五、合作探究,相互质疑 1、合作探究 (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他“笑”的原因是什么? (2)写宙斯像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像的价钱用的是什么手法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故事中的三问三答有何异同?三问三答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1)蚊子能够战胜狮子的原因是什么? (2)“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蚊子的什么特点 (3)蚊子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吃掉 (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2相互质疑 四人一小组提问释疑,疑难的问题小组提出来,然后全班交流解决。 六、寓言改编,发散思维 七、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1、续编寓言情节: ①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饶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 他说了些什么 ②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八、布置作业 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参考题目:①嘴和眼的对话;②树和斧子。 2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读 我国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 出卷网他们往往借浅显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学作品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下面我们来看两幅图,请大家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它的内容。(展示《亡羊补牢》的图画) 二、走近作者,了解作品 韩非(约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