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55981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课件 (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27977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必修,语文,一中,版高,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情有独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心灵相通)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鹊 桥 仙 秦观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作者简介 秦观,北宋词人,字少游,江苏高邮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因倾向旧党,屡遭迫害,流放西南,返途逝世。擅长诗文,词作著名,苏轼赞其“屈宋之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作品多写男女情爱、身世悲凉,风格哀怨含蓄、清丽典雅,为婉约派代表。 创作背景: 传说一: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可能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 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传说二:为寄情长沙艺妓而作。 创作背景 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义倡而作,写于湘南郴州,时间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的七夕。绍圣三年(1096)春,秦观从监处州酒税秩编管郴州,长沙是必经之路。关于长沙义倡,洪迈《夷坚志补》 卷二有较详细的叙述:"义倡者,长沙人也,不知其姓氏。家世倡籍, 善讴,尤喜秦少游乐府,得一篇,辄手笔口咏不置”,秦观南迁,取道长沙,访潭土风俗,邂逅了这位艺妓。秦观观其姿容既美,出语真诚,遂亮明身份,艺妓又惊又喜,殷勤款待少游,遍歌准海乐府。秦观与她缱绻数日,临别之际,艺妓表达了侍奉左右的心愿。秦观答应她,将来北归重逢,便是于飞之日。一别数年,秦观竟死于广西的藤县,艺伎行数百里为秦观吊孝,哀恸而死。 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 白蛇传 孟姜女 梁山伯 与祝英台 牛郎织女 浪漫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包巧节、七娘会、七夕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行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 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解题: 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忆人人" “广寒秋”等。古时关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神话,汉末应劭《风俗通》中已有记载:“织女七夕渡河,使鹊为桥。”自《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描写以来,各代诗人都咏入篇什。遂取以为曲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 五十六字者始自欧阳修,因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为调名。周邦彦词名“鹊桥仙令”, 《梅苑》词名“忆人人”。秦观词句,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张辑词有“天风吹送广寒秋”句,名“广寒秋”。代表作品有苏轼《鹊桥仙·七夕》、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等。 词牌解析 《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逄曲》、《广寒秋》,双调56个字,上下片各五句,两仄韵, 一韵到底。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后因欧阳修在填写此词时,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 故名。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