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57255

9.《说“木叶”》课件(共5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399597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说“木叶” ———林庚 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导 入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落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用“树叶”或“落叶”? 亮 标 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诗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感悟诗歌中意象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培养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第一部分 知人论事 静希 学者诗人 北大中文四老 文史学家 盛唐气象 清华四剑客 喧闹时代的隐退者 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作者介绍 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提出“盛唐气象”。 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 “喧闹时代的隐退者”。 皎如白雪,煦如阳春。 ———吴组缃 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葛晓音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一书。林庚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发现了诗人极少用“树叶”一词而大多用“木叶”一词。从这一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细微用语中的差别入手,作者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大门,令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语的背后,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感情,是诗人精心遣词用语的良苦用心。本文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字 音 袅袅 灼灼 涔阳 窸窣 褒寒 砧 言筌 (niǎo) (zhuó) (cén) (xī sū) 照浦 亭皋 万应锭 迢远 (tiáo) (pǔ) (gāo) (dìng) (bāo) (zhēn) (quán) 字 词 得鱼忘筌:筌(quán),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不落于言筌:不用在语言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文学赏析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注解】筌:捕鱼用的竹制的篓子,有口,内有 逆刺,鱼进入就出不来。 【译文】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就会忘 了竹笼;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掌握了(语言 所表达的)意义,就会忘了语言。 “说”是一种文体。“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 “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意象。 解题 筛选信息 开头总起句、过渡句、结尾总结句、语段的中心句、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独立成段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抒情句、议论句 序列词、指示代词、反复出现的词、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分离材料和观点的词(例如、像、好像、假如、由此可见) 关键句 关键词 初读课文 这些诗句中都是用“叶”做意象吗? 对于“树叶”这个物象,融入诗歌后称呼最多的是什么? 从课文看,“木”与“树”含意有别,你从中悟出什么? 预习任务一:初读文本,批注存疑。 木叶 叶 落木 树 逐段标出序号,划出段中古诗句。 木叶 树叶 落木 落叶 《全唐诗》 73次 28次 24次 204次 《全宋词》 18次 1次 10次 47次 《元曲选》 82次 50次 9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