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3605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及反思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212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语文,七年级,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 cover
挥动想象的翅膀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积累字词。 2.梳理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3.赏析情节,感受想象之美。 4.充分发挥想象力,再造情节。 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感受想象之美。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再造情节。 【学情分析】 这是人教版七上第六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作为文言文白话小说节选,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障碍,教学时必须予以扫除。 这是篇小说,对学生来说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吴承恩把一场普通的打斗写得非常曲折传神,可以在学生的兴趣上顺势引导他们快速浏览课文,自行梳理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经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且,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想象世界”,教学时通过赏析情节,让学生体会想象之美,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再造故事情节。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想象”这一主题上。之所以放在“想象”上,是因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即为“想象”,而且吴承恩把一场普通的打斗写得如此曲折传神,依靠的是神奇的想象力。本课争取一课一得,不求面面俱到,因为本课太长,可讲的东西太多,如果面面俱到也许一面都不到。 【学习方法】朗读法、表演法、讨论法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学生通过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2.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注音。 3.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本文前五回故事。 前五回故事梗概(见课文P147)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 ,《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补充本文的写作背景: 吴承恩生活的弘治万历时期,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时期,市民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活跃,针对当时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吴承恩表示悲愤,并给与尖锐的揭露和批评。另一方面,时代在呼唤着斩邪除妖的英雄人物的出现,吴承恩也敏锐地感受到一股反抗封建制度的新气息,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思想根基。 4.完成导学案。 课堂学习 导入 以学生已学过的一篇文章《咏雪》导入。 师问:看到纷纷扬扬的大雪,同学们你会想到了什么呢? 生回答 师:所以啊,如果我们的作品增加合理的想象,会让我们的作品特别的生动,特别有味,那么老师想问你们,我们的四大名著中哪部作品想象力特别丰富? 生齐答 师:对了,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当中的~~~。 生齐答:《小圣施威降大圣》 一、检查预习 汉字听写比赛:圆睁凤目、 鳜鱼、弄喧、愕然、磕头、提防 二、文本探究 问题1:谁降谁? 参考答案:“小圣”降“大圣” “小圣”即二郎神杨戬;“大圣”即孙悟空。二郞神,天庭大将,玉帝外甥,玉鼎真人的大弟子,变化无穷,神通广大,肉身成圣;早年劈桃山救母,视天界兵将如无物,受封清源妙道真君。 “大圣”即孙悟空。 问题2:为什么要降大圣? 播放1965年版动画片《大闹天宫》 参考答案: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服管束,不把佛祖、菩萨、神仙放在眼里,犯了天条,冒了天威,还自名为“齐天大圣”,所以二郎神奉命来到花果山降服孙悟空这只“妖猴”。 问题3:怎么降? 明确:斗法、变化 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快速理出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过程。 参考答案:大圣:法天象地→麻雀→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二郎 神 小圣:法天象地→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现原身 2.“分析大圣”和“小圣”两个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