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60625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55363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桥仙 鹊 壹 学习目标 叁 课堂导入 肆 探究新知 贰 重点难点 伍 课堂小结 柒 布置作业 捌 板书设计 陆 课堂练习 目录 中国有四大 爱情传说 牛郎织女 白蛇传 课堂导入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反复诵读《鹊桥仙》,掌握词的平仄规律,品味其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词中形象的塑造,体会壮阔优美的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理解词中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议论深化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文本解读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鉴赏《鹊桥仙》,感受秦观 “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 的词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其对古典诗词的欣赏与创作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以 “短暂与永恒” 为切入点,探讨古人对爱情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爱情的价值观与哲学思考。 教学目标 难点:(1)深入理解《鹊桥仙》中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对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的哲理内涵的把握。 (2)从核心素养导向出发,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对爱情观念的深度思考和正确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和语言品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鹊桥仙》中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秦观词作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为核心,探讨词中蕴含的爱情观,结合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古人按风格特色的不同将宋词分成了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这两派中,有一位词人的地位比较特殊:他是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的学生,而他自己却是婉约派的代表,他就是北宋词人秦观。秦观的一些词在婉约清丽之外自有一份豪气,他的名篇《鹊桥仙》很能体现出这一特点,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就是这首词。 借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但大部分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秦观的这首词既没有慨叹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杼,立意高远。 课堂导入 秦观(1049- -1100) ,字少游,一字 太虚,江苏高邮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北宋文学家、词人。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来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 溢于文词。元丰七年( 1084),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 探究新知 一、知人论世 了解词牌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以欧阳修《鹊桥仙·月波清霁》为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鹊桥仙·七夕》、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等。 探究新知 牛郎织女的传说 相传牛郎织女相恋而结合,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诗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