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66804

第3课 物联网的应用与安全 教学设计【桂科版】《信息科技》八上

日期:2025-09-20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44628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信息科技,科版,教学设计,3课,安全,应用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联网的应用与安全教学设计 课题 物联网的应用与安全 单元 走进万物互联的世界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围绕物联网的应用与安全展开。开篇点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联系和区别,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通过组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者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接着列举智慧农业等案例,展现物联网的高效便捷。还介绍了智联网概念及融入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应用特点。同时,借助案例揭示物联网安全隐患,提出保障安全的方法。最后安排思考与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物联网的理解,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科技素养 。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能区分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特征差异,理解万物互联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智慧农业等案例,感知物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变革价值,关注物联网应用中的隐私泄露、设备入侵等安全隐患。计算思维:分析物联网系统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理解数据采集与传输逻辑,对比普通物联网与AIoT应用的差异,培养技术迭代的辩证思维,针对智能家居场景设计安全防护方案,形成系统性风险防控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利用模拟辩论活动探究技术发展关系,培养协作探究能力,通过"AI+物联网"应用设计任务,实践跨学科创新融合,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传统领域物联网改造的创新设想。信息社会责任:认识物联网设备被恶意操控的社会危害,树立安全使用意识,讨论黑客攻击案例时,建立技术应用的伦理边界认知,在智能家居设计中主动考虑隐私保护机制,强化责任担当。 重点 理解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辩证关系及技术特征,掌握智慧农业等典型应用场景的实现原理,认识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技术升级逻辑。 难点 物联网三层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抽象理解,物联网安全风险从"信息泄露"到"物理操控"的认知跃迁,在智能家居设计中平衡便捷性与安全性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就像花与叶的辩证关系,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物联网则将互联网的外延逐渐扩展,为我们开辟了一个由虚拟转向现实的崭新领域。 初步了解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 引出“互联物联比一比”。 讲授新课 马上行动互联物联比一比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辩题“在现代社会,互联网与物联网谁更重要”展开讨论。根据各自立场,选出双方队员,每方有四名辩手,即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另外选出主席和评委。(1)观点陈述阶段:正方一辩及反方一辩陈述观点,时间各为1分30秒。(2)攻辩阶段: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二辩、三辩双方交替进行辩论。辩方由攻方任意指定,如正方二辩可向反方三辩提问,时间为1分钟;再由反方三辩向正方二辩提问,时间为1分钟。攻辩阶段,提问方只问不答,回答方只答不问。(3)自由辩论阶段:双方各3分钟,正方先提问,正反方交替提问。(4)观众提问阶段:观众向场上除四辩外任一辩手提一个问题。(5)总结阶段:双方各1分30秒,反方四辩先进行总结,然后轮到正方四辩总结。(6)评委打分阶段:评委打分,评委代表点评比赛。(7)主席宣布比赛结果及最佳辩手。请你总结辩论过程,填写表1-3-1。物联网互联网优点缺点区别联系互联网的本质是基于手机和计算机的线上信息与内容共享。互联网是虚拟互联,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的虚拟平台或社区可连接人与人或人与服务。物联网的本质是感知与服务。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通过联网通信技术或互联网技术搭建物与物之间的系统或平台。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是互联网,它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从而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图1-3-1)。案例分析智慧农业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