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70366

10《三峡》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312421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三峡,课件,3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峡”? “峡”字字典里的解释就是“两山夹水”。 灵山秀水,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笔下的《三峡》去探幽览胜。 视频导入 出示课题 三 峡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作者是___,他是我国___(朝代)杰出的___学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长江三峡包括__ _、___、___。 水经注 郦道元 北魏 地理 瞿塘峡  巫 峡 西陵峡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研读探究 三峡两岸的山 三峡的夏水 三峡的春冬景色 三峡的秋天景象 本文依次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三峡的风光 研读探究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品“三峡之山” 描绘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山高岭连 研读探究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品“三峡之山” 互文 修 辞 互文———两个(三个)语句内容相互揉杂,彼此隐含,理解时,要上下文并成一句。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 重岩叠嶂———重叠岩嶂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 林寒涧肃———林涧寒肃 文章为什么写水之前先写山? 先写连绵、高峻、险拔的特点,有高峻 的山才有三峡湍急的水势,写山是为下文写水做铺垫。 小组交流完成表格,第二部分各从哪个季节描写三峡水,表现水怎样的特点。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并找出相关语句? 季节 特点 要求:4分钟,小组积极探讨,组长做好记录。 研读探究 品“三峡之夏水”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的夏水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水势浩大 水流湍急 研读探究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作者运用哪些语句来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的?观察角度有何不同? 水退潭清 风景秀丽 品“三峡春冬之景” 研读探究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晴初霜旦 林、涧、猿啸、回声 悲寂、凄凉 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了三峡秋天的悲凉、寂静的气氛, 从侧面烘托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品“三峡之秋景” 研读探究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水枯气寒 猿鸣凄凉 品“三峡之秋景” 研读探究 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作者写水的顺序主要是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安排的。三峡的水夏天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所以先写。 继写春冬二季,水面风平浪静,长江皆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