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新课导入 答 谢中书 书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信 “书” 即书信,一种应用性文体,古代书信多记事陈情,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 1、自主学习,能够流畅地翻译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2、合作学习,通过妙用词语、变化角度、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景物特点以及蕴含在景物中的情感 3、探究学习,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乐趣 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茅山。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 名作。(全文仅68字) 走近作者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听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 , 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自主学习课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音韵之美 自读课文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温馨提示: 请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可相互交流讨论。 自主学习课文: ◆一词多义 欲 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将要 欲望,欲念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 夕日欲颓( )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文言知识积累 疏通文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 翠竹, 四时 俱 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 实是欲界之 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助词,的 以来 耸入 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林 翠绿的竹林 季节 都 长久存在 消散 此起彼伏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竞相跳跃 指人间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 指谢灵运, 被封为康乐公 “复未”的倒置 再没有 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的意思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看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都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课文: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研读探究 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研读探究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研读探究 山水相映之美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研读探究 晨昏变化之美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研读探究 色彩配合之美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