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77415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 (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22509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洞庭湖 《念奴娇·过洞庭》 01 洞庭: 洞庭湖,古称云梦、洞庭湖南纳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 位于相对“中原”的位置,古代文人游学、就任、流放、贬谪、漂泊多经过或逗留于此处,均留下诗词文赋,为洞庭湖积淀了深层的文化内涵。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李白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范仲淹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 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 洞庭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重点字词的品味,来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超拔高洁的人格和旷达的胸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词牌名 词题目 苏轼 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尽挹 澄澈 细斟 萧骚 玉鉴琼田 yì chéng chè zhēn sāo qióng 正音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过洞庭 风势 美玉 附着 小船 洁白的月亮 天河 里里外外 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经过一年 月光 衣衫单薄,身体发冷 青苍色的水 舀 万物 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 青草湖 稀疏 撮口作声 镜子 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静态之景 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多诵读,悟诗情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比喻 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 湖水明净光洁,一大一小的对比中,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开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夸张 三万顷极言湖面之广 对比 玉鉴 琼田 三万顷 扁舟一叶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空间上: 明月光辉四射,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之中,上下全都清亮明洁。从秋月写到秋水。 双关手法: 词人巧妙地将星月辉映,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洞庭月夜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 借景抒情: 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表现自己“肝肺皆冰雪”的高洁情怀。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①洞庭湖是澄澈的,词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这种美妙体验难以言说。 ②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孤独?请在下片中找到“孤独”的依据。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词的上片,作者描绘了一幅动中有静的洞庭秋色图画,并非只立意于歌颂自然,而是借此自比品格,并烘托自己的心绪,为词的下片蓄势。 小结上阕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这种孤独感体现在哪里呢? 月光的孤独正是一种自喻。这里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