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 1 课 地球的表面 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2.常见的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 地 形 特 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地形地貌特点并猜测主要形成原因: 地形地貌 观察到的地形特点 主要形成原因 香港地质公园弯曲的岩层 岩层弯曲、断裂 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长白山天池 湖泊被群山环抱 火山喷发 敦煌地貌 一个个形态多姿的土丘 风的吹蚀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地面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 流水的作用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一个个由河道分割的小岛 流水的作用 4.观察世界地形图 (1)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 低山和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还有些地形图会用白色或淡紫色表示积雪和冰川。 第 2 课 地球的结构 1.地球表面与地球的内部构造有关。 2.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3.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包括玄武 岩、 浮石、花岗岩和石灰岩。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包 括大理岩和板岩。(沉积岩里常有化石———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 4.地壳运动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其最直观的结果是 造成岩石的变形。不同年代的岩石或者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 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者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结构。 第 3 课 地震的形成及作用 1.地震的成因: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 地震。 2.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边缘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火山、地震的高发地区。 3.地震的影响:(1)1976 年 7 月 28 日,唐山市发生里氏 7.8 级地震,地震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 铁轨也扭曲变形。(2)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县发生里氏 8级地震。地震导致山体滑坡,阻塞河 道,形成了堰塞湖。 4.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 (1)能逃离室内的要尽量快速逃到室外,迅速逃离至开阔处。在室外不要私自盲目避震,要避开已 倒塌物体,野外要远离桥、湖及山边等。 (2)在不能逃离室内时,应立即找结实、不易倒塌的物体掩护身体。如结实的柜子下、靠立在墙根, 地震时一定不要乘坐电梯。 第 4 课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1.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火山喷发时,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 2.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火山岩小山、火山岛、火山口湖等。地震和火山喷 发是引发地表变化的内在因素,其主要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3. 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 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 4. 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 用土豆泥代表地壳,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表地壳深处 高温的状态。 实验现象:通过加热,密封在“火山”内部的“岩浆”不断上涌,最 后冒着热气, 并伴随着大量气泡,从薄弱的火山口喷涌而出。 实验结论:火山喷发的成因是由于地壳的不停运动。地壳越到深处 温度越高,压力越大。高温高压的岩浆在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时, 就会喷出地表,这就是形成火山的原因。 5.火山喷发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负面: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 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等。 正面:①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土壤的肥力,使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