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7 回忆我的母亲 1.识记、积累生字新词,了解回忆录的文体特点。 2.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记叙线索和感情基调。 (重点) 3.体会本文平实、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难点) 4.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素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朱德(1886—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主要著作编入《朱德选集》。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卷网-1983年版)。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1944年3月25日的《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的母亲的传略。 回忆录 回忆录有两种释义。一是指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如凯撒的《高卢战记》;二是指一种自传性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文体常识 回忆录的特点 回忆录有真实、广泛、突出三大特点。 真实指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 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 读一读 韶 关 sháo 仪 陇 lǒng 祖 籍 jí 衙 门 yá 妯 娌 zhóu li 私 塾 shú 佃 户 diàn 和 蔼 ǎi 管 束 shù 辍 不 劳作 chuò 庚 子年 ɡēnɡ 词语解释 妯娌: 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 周济: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和平: 悲惨: 温和。 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为富不仁: 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慰勉: 安慰勉励。 任劳任怨: 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阅读课文,思考:作者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勤劳朴素,为儿女付出全部。 整体感知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直接点明写作此文的原因,同时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 “勤劳”一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勤劳一生”是本文记叙的重点。“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起下文。 阅读第1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说说这一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精读细研 点明写此文的原因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点明感情基调 “我爱我母亲” 点明叙事线索 “勤劳一生” 第1段在全文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塑造了母亲怎样的形象?请做简要概括,并说说哪件事最让你感动。 事件 形象及性格 家境贫穷,儿女多,不得已只得留下八个孩子 给孩子做有“滋味”的饭食,亲手为孩子纺线织衣 终日忙碌,煮饭、种田、种菜、喂猪等,是个好劳动 悲苦 勤劳、辛苦 勤劳、能干 事件 形象及性格 做家务、务农任劳任怨,协调一家和谐相处,周济和照顾比自己穷的亲戚 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启发作者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生活困苦,却节衣缩食送作者读书 性格和蔼,并有朴素的阶级意识 朴素善良,同情穷苦人民 有要求摆脱压迫的勇气 事件 形象及性格 母亲给远走云南、参加新军的作者许多劝慰 作者将母亲接出来,但母亲劳动惯了,回家继续劳动 母亲支持儿子的革命事业,不论联系与否,都在家过着辛勤劳作的生活 深明大义 劳动者本质 深明大义与辛勤劳作 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为什么选择这些事情来写?这些事情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 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勤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