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82973

24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563038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的内容。   2. 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  3. 揣摩诗歌语言,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 4. 学习诗人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很多诗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及衰的历史面貌,其诗历来享有“诗史”之称,其人被称为“诗圣”。 作者简介 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唐肃宗乾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 公元761年八月,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诗人眼睁睁地看着妻儿挨冻受饿,然而诗人却没有怨天尤人,他心中所挂念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同样遭遇的寒士。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背景链接 题目解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古体叙事抒情诗。“歌”是一种诗歌体裁,指歌行体,其形式较自由,大抵模拟乐府诗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较为铺展。题目的意思是茅屋被秋风刮破后所作的诗,点明了诗歌的内容。 朗读节奏划分与注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wéi háo chónɡ juàn chánɡ ào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整段都是抒情) qǐnɡ qīn sānɡ shà bì wù xiàn 黄色部分为议论句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我屋上好多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江水,散落在江边,飞得高的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转沉到池塘水中。 挂着,挂住。罥,挂结。 多层茅草。 高。 沉到池塘水中。坳,低洼的地方。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忍,狠心。能,如此、这样。 喝止不住。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人老无力,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茅屋漏雨,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密集的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间断。自安史之乱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一会儿。 阴沉迷蒙的样子。 渐渐黑下来。向,接近。 被子。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战乱,指安史之乱。 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