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5.3.1 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知识关联 探究与应用 课堂小结与检测 知识关联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什么?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 2、这个定理的逆命题是什么?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猜想这个逆命题正确吗? 【回顾思考】 【探究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情境问题】 探究与应用 思考: 在△ABC 中,如果∠B=∠C,那么AB 与AC 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探究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操作尝试】 探究与应用 5.7cm 5.7cm 测量后发现AB=AC 分析: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用直尺测量 【探究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证明推理】 探究与应用 已知:如图,在△ABC中, ∠B=∠C,求证:AB=AC 在△ABD与△ACD, ∠1=∠2, ∴ △ABD ≌ △ACD. ∠B=∠C, AD=AD, ∴AB=AC. 过A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 证明: C A B 2 1 D ( ( △ABC是等腰三角形. 【探究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探究与应用 证明:过A 点作AE⊥BC,垂足为E. 在△ABE 和△ACE 中, ∠B =∠C, ∠AEB = ∠AEC = 90°, AE = AE, ∴ △ABE≌△ACE . ∴ AB = AC . 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证明吗? A B C E 【探究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概括新知】 探究与应用 ∴ AC=AB. ( ) 即△ABC为等腰三角形. ∵∠B=∠C, (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已知 等角对等边 在△ABC中, 应用格式: B C A ( ( 这又是一个判定两条线段相等的根据之一. 【理解应用】 【练一练】 如图,若∠1=∠2=36°,∠3=∠4=72°,则图中有 个等腰三角形. 6 探究与应用 【理解应用】 探究与应用 例1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 B C D E 1 2 已知: 如图,AD是△ ABC的外角∠CAE是平分线, AD//BC 求证:AB=AC 分析: 从求证看:要证AB=AC,需证∠B=∠C, 从已知看:因为∠1=∠2,AD∥BC 可以找出∠B,∠C与∠1、∠2的关系。 【理解应用】 探究与应用 A B C D E 1 2 证明: ∵AD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已知), ∴∠1=∠2(角平分线的定义). ∵AD//BC(已知), ∴∠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C(等量代换). ∴AB=AC(等角对等边), 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理解应用】 【变式1】 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MN经过点O,且MN//BC,若AB=12,AC=18,则△AMN的周长为 . 30 探究与应用 【探究2】尺规作图———作等腰三角形 探究与应用 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a h 作法:1.作线段AB=a. 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 于点D. 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 4.连接AC,BC,则△ABC即为所求. A B C M N D 例3 如图,在△ABC中,点E在边AB上,点D在边BC上,BD=BE,∠BAD=∠BCE,AD与CE相交于点F,试判断△AF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探究与应用 【拓展提升】 分析 : 证明△AFC是等腰三角形,需证AF=CF. 提示 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1)两条线段在两个三角形中,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条线段在一个三角形中,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 【小结】 课堂小结与检测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角对等边 注意是指同一个三角形中 尺规作图 作等腰三角形 【检测】 课堂小结与检测 1.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A.∠B=∠C B.AD⊥BC,∠BAD=∠CAD C.AD⊥BC,BD=CD D.AD⊥BC,∠BAD=∠ACD D 【 检测】 课堂小结与检测 2.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