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 ———以美国休斯顿为例 学习目标: 1.结合资料,理解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的产生过程。 2.结合资料,掌握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及其分析方法。 3.结合资料,理解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4.结合典例,分析促进大都市圈协调发展的措施。 产业转型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世界逐步进入创新发展时代,新兴产业不断崛起,城市的发展提升,更加依靠科技创新和现代管理。国际竞争的影响不断强化,传统产业的原有优势逐渐淡化。 1、传统产业的积极作用、存在问题及出路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传统产业 存在问题 积极作用 促进经济增长 解决社会就业 增加财政收入 改善人民生活 推进城市化 技术层次不高 创新能力不强 产品附加值低 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 环境污染严重 不可持续性 出路 技术改造 整体提升 适应市场环境 路径 内容 备注 产业延伸 产业更新 综合发展 产业转型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 在转型初期,采取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综合性方向演化 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升为智能制造 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是建立替代产业的有效途径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 积极意义: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2、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在转型初期。。。随着产业链的延伸。。。 有效途径: 典型例子: 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 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等。 政府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引领产业转型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3、产业转型的影响因素 实质是政府采取专门措施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出于产业转型的需要,政府往往会鼓励或限制某一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政策直接影响到产业转型路径的选择。 以经济政策为例, 美国第四大城市,位于得克萨斯州东南部,距墨西哥湾80千米;位于墨西哥湾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发展之初 第一次发展高潮 第二次发展高潮 第三次发展高潮 20世纪70年代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2.发展概况: 墨西哥湾沿岸的休斯敦港 经济支柱是农牧业,棉花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 1901年,休斯敦东北部的石油开发,促成了其第一次经济发展高潮 1930年,得克萨斯州东部再次发现大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战,城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休斯敦石油、石化工业进入全盛期,获得“世界能源之都”的称号 1.地理概况: (一)休斯敦发展概况 1.说一说休斯敦发展农牧业的优势条件。 2.分析对休斯农牧业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并探究其形成原因。 1.优势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好;位于墨西哥湾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农牧产品丰富,交通便利等。 2.灾害类型及成因:南邻广阔的(亚)热带海面,夏秋季容易遭受飓风的侵袭,以及由此产生的洪涝等次生灾害;冬春季容易遭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侵袭,造成低温冻害。 图2-15休斯敦及周边地区地形分布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美国2021年飓风“艾达” [活动一] 1.与加尔维斯顿相比,休斯敦修建港口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 2.运河和港口的修建,对休斯敦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3.推测休斯敦石油工业布局的特点,说出你的理由。 休斯顿与加尔维斯敦地理位置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活动二] 问题:1.与加尔维斯顿相比,休斯敦修建港口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 答案: 优势:休斯敦更靠近内陆,受飓风、风暴潮的影响较小,发展航运更为安全。 劣势:连接休斯敦与墨西哥湾的天然河道深度较小,不利于行船,需将航道加深(拓宽),建港成本高。 休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