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谅解他人》教学设计 课题 谅解他人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理解宽容与谅解的内涵,明确其并非无原则忍让,而是建立在互助、自信基础上的智慧行为。2.掌握宽容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对化解矛盾、维护人际关系及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作用,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矛盾的能力,学会通过沟通、反思、主动道歉等方式化解误会。3.区分 “真正的宽容” 与 “软弱”,知晓宽容的边界(如不纵容违反道德法律的行为)。 4.树立宽容大度的生活态度,愿意主动体谅他人,减少人际摩擦,增强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与处境。 重点 1.通过案例(如小芬与小红的故事)和雨果名言,强调宽容对个人心态、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纠正 “宽容即软弱” 的误解。2.掌握化解矛盾的具体步骤,明确宽容并非无底线退让,需区分 “可谅解的日常矛盾” 与 “不可容忍的道德法律问题”。 难点 1.克服 “拉不下脸道歉”“难以原谅他人” 等心理障碍,在真实情境中主动应用宽容策略。2.理解 “宽容” 与 “原则” 的平衡,避免陷入 “无原则忍让” 或 “过度计较” 的极端。3.真正理解他人的立场,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时,仍能保持理性与体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最可贵的是拥有宽广的胸襟。在校园生活中,同学间难免会发生摩擦:也许是不小心碰掉了文具,也许是一句被误解的话语。但如果我们在矛盾发生时多一分谅解,结果是否会截然不同?要知道,谅解不是软弱退让,而是一种智慧 ——— 它能让剑拔弩张的气氛变得平和,让疏远的关系重新贴近。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理性看待冲突,用真诚的态度表达善意,真正学会谅解他人。 出示课题。 欣赏名言、思考 。 通过欣赏名言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心情话吧1.阅读小芬和小红的故事。 2.心灵悄悄话:(1)小芬和小红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小红为什么在两周后主动帮助小芬?(3)小芬的道歉行为带来了什么影响?(4)这个故事如何体现 “宽容不是软弱”?(5)如果小芬没有主动道歉,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小结:(1)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小芬因未能参加夏令营而产生负面情绪(烦躁、失落),当小红兴奋地分享经历时,小芬将情绪转化为对小红的嫉妒与不满,用刻薄的语言攻击对方,而小红未意识到小芬的情绪背景,认为自己的分享被恶意对待,从而引发冲突。(2)尽管两人因争吵陷入冷战,但小红内心仍珍视友谊,对矛盾感到后悔。当小芬忘带课本时,小红的主动帮助体现了她对友情的维护,以及超越情绪的宽容态度,这种行为也成为化解矛盾的关键契机。(3)小芬在感受到小红的善意后主动道歉,不仅修复了两人的友谊,还体现了 “宽容与主动沟通” 对化解矛盾的作用。这一行为让双方意识到友谊的重要性,也让小芬体会到 “放下隔阂” 带来的轻松,为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积极示范。(4)小红的帮助并非无原则退让,而是出于对友情的珍视;小芬的道歉也不是 “认输”,而是理性反思后的主动修复。两人的互动证明,宽容是建立在 “维护健康关系” 基础上的智慧选择,而非面对矛盾时的被动妥协,这正是 “宽容不是软弱” 的体现。(5)若小芬持续因 “不好意思” 而不道歉,两人可能因长期冷战加深误解,友谊逐渐疏远。小红的善意未得到回应,可能会感到失望,甚至认为小芬不愿和解,最终导致这段关系破裂,双方也会因持续的负面情绪影响学习与心情。 二、心灵港湾1.用敌意眼光看待周围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会觉得周围都是敌人,从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