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399361
第12课《 我助人,我快乐》 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694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12课
,
我助人,我快乐
,
教案
,
北师大
,
心理健康
,
五年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我助人,我快乐》教学设计 课题 我助人,我快乐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1.理解亲社会行为的概念,明确其包含分享、合作、互助等具体表现,学会在助人时量力而行,尤其是面对危险情境时优先保证自身安全。2.区分 “真正的助人行为” 与 “功利性助人行为”,认识到助人的核心是出于对他人的关心,而非追求回报。3.了解助人行为对个人成长(如心理快乐、社会适应)和社会和谐的意义,培养团结协作、谦让分享的集体意识,增强对班级和社会的责任感。4.能够识别他人的困难与需求,主动采取适当的帮助行为,体验 “助人带来快乐” 的情感,树立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的积极心态。 重点 1.通过案例和活动,理解助人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核心,明确其对个人和集体的积极影响。2.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具体方式,强调 “不求回报” 的助人心态,区分真正的助人行为与功利性动机。 难点 1.理解 “内在动机”(关心他人)与 “外在动机”(求表扬、利益)的差异,避免将助人行为功利化。2.认识到 “助人需量力而行”,尤其是面对危险情境时,如何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采取合理行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她每天放学后都会主动帮邻居老奶奶提菜篮子。老奶奶总是夸她懂事,还送给她自己烤的小饼干。小女孩觉得,帮助别人让自己心里暖暖的,比吃到饼干还开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帮助别人的经历?当时是什么感受? 如果有人需要帮助,你会怎么做? 今天我们学习《我助人,我快乐》一起探索为什么帮助别人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出示课题。 欣赏故事、思考 。 通过欣赏故事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心情话吧1.阅读孙辉的故事。 2.心灵悄悄话:(1)孙辉刚转学来时面临哪些困难?(2)五年级(1)班的同学如何帮助孙辉?(3)同学们的帮助对孙辉产生了什么影响? (4)帮助孙辉对班级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5)从这个案例中,你认为 “真正的助人行为” 具有哪些特点? 小结:(1)孙辉因患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需坐轮椅上学。他因此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担心同学看不起自己,甚至为了少麻烦同学而克制饮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2)同学们将孙辉视为普通同学,班长每天安排两名同学专门照顾他的生活,包括打饭、打水、协助上厕所,让他能在班级中正常学习和生活。(3)经过一段时间,孙辉变得开朗爱笑,学习成绩提高,逐渐融入班集体,不再因身体障碍而自卑。(4)班级形成了更良好的班风,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老师和学校的称赞,体现了集体的温暖与凝聚力。(5)真正的助人行为是出于对他人的关心,不追求回报或表扬(如同学主动照顾孙辉,将其视为集体责任),且能尊重对方的尊严(把孙辉当作普通同学对待,而非特殊化区别),最终让被帮助者感受到平等与温暖。二、心灵港湾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请举例说明。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或集体有益的行为,例如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2.真正的助人行为与非真正的助人行为有何区别?真正的助人行为:不追求回报、表扬或奖励,出于对他人的关心而帮助别人。非真正的助人行为:目的是获得表扬、互利考虑或迫于舆论压力,并非真心关心他人,也体会不到助人的快乐。3.培养亲社会行为对个人有哪些意义?培养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价值观,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耐挫力和心理承受力,促进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4.亲社会行为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亲社会行为是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从大处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从小处说,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与前程。5.为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4课《情绪初体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心理健康》(2025-09-01)
第八课 学会问“为什么” 课件+素材 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上册(2025-10-10)
第3课《不做任性的孩子》课件+素材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心理健康》(2025-08-28)
第1课《镜子里的我》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心理健康》(2025-08-28)
第3课《不做任性的孩子》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心理健康》(2025-08-2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